96米的距离、步正步 一步不能差 这是阅兵方队通过天安门的要求 有这样一支方队 为了训练的高起点 他们从4万人中遴选出人参训 其中的基准兵 就算是蒙眼踢正步 也能分毫不差 每一份付出只为精确再精确一些 这支方队就是武警部队方队! 武警部队方队中组织训练的是武警部队方队方队长周勇和方队总教练崔晓伟,周勇的家乡在江苏南京,崔晓伟来自山东莱阳。从年第一次参加阅兵并同时担任领队到年武警阅兵方队又再次担任领队、到后来的年阅兵担任教练员,这次他俩是第四次一起出现在阅兵场上。可以说,他俩是全军唯一一对4次参阅、2次领队的“最佳组合”。 虽然来自武警北京总队的不同单位,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因阅兵一再重合,并结下了深厚的“阅兵情”。 年,毕业不久的周勇和崔晓伟被选拔参加徒步方队全军教练员集训。 他们因为阅兵结缘,虽然有着不同口音,他们的性格特点却出奇相似,甚至连摆臂幅度、步幅大小、动作风格都如出一辙。“不是亲兄弟却胜似双胞胎。”这是当年方队长对两人的评价。 武警部队方队总教练崔晓伟站在指挥车上组织训练 这份默契源自他们的刻苦训练。为了共同的理想,两位年轻的军人,日复一日地合作训练:踢腿、摆臂、敬礼…… 也是因为这份默契,周勇和崔晓伟同时被选任方队领队。 ▲年,周勇(左)和崔晓伟在国庆60周年阅兵分列式演练中进行训练(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查春明摄 领队走在整个队伍的前列,奠定整个方队的“精气神”,对一致性的要求更为苛刻。从那时起,针对他们的训练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要求:“互相成为对方的影子,要把两个人练成一个人。” “任务光荣,责任重大。”崔晓伟记得方队训练成型很早,成了其他方队参观见学的“标兵”:摆头定度45度,踢腿定高30厘米,步幅定距75厘米…… 年10月1日,方队顺利通过天安门,周勇和崔晓伟至今仍记得沿路插满的五星红旗和群众的掌声。登车返回的瞬间,两人不约而同地哭了出来,他们互相击掌、紧紧拥抱。 年,周勇和崔晓伟再次受命参阅,担任方队领队。这一次,他们动作更加娴熟,也更坦然自信。 年,胜利日大阅兵,周勇和崔晓伟担任中队长兼教练。 那段时间,两人天天“泡”在训练场上。“一个眼神交流就知道该练什么,连讲话都经常异口同声。” 国庆70周年阅兵,周勇和崔晓伟担任方队长和主教练。作为领头雁,他们不仅要科学安排方队训练,而且还要统筹队员的工作和生活。 “阅兵靠什么?一靠血性、二靠本领。”崔晓伟说,“捍卫荣誉”从来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方队受阅官兵的实际行动。 武警部队方队由武警北京总队抽组而成,他们代表着常年坚守在战斗岗位上的数十万武警官兵,是武警部队领导指挥体制调整后的首次公开亮相。 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素质,但周勇和崔晓伟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以往三次阅兵一样,怎样精益求精、打造一流的阅兵方队始终是他俩追求的目标。 武警部队方队方队长周勇:选好队员是训好方队的前提,为此我们按照政治立场坚定、军事素质过硬、具备一定队列基础,尤其是身高、体重、臂长、腿长和脖颈长要相对一致,按照这个高标准,我们从全总队4万人中遴选出人参训,确保了方队训练的高起点。 从这人里又再次挑出精中之精的优秀人才,方队分14个排面,每排25人。每个排面的第一名叫基准兵,第13名叫钉子兵,四周的是框子兵,俗称“三兵”。 武警部队方队总教练崔晓伟:“三兵”是方队的骨架,是方队稳固定型的中坚,在行进中主要起到掌握方向、把握步幅、保持间隔和控制队形的作用。 为了着重训练好“三兵”,周勇和崔晓伟将单调枯燥的动作转换成丰富有趣的训练,提高了训练质量,还调动起大家的训练热情。 方队在行进过程中,队员们在确保上体稳定的基础上,踢腿的高度人人要求在30厘米;步幅之间的距离,人人要求在75厘米;摆头的位置,人人都是45度。分毫不差,才能保证方队的整齐划一。 不让队员白流一滴不该流的汗,不让方队多走一步不该走的弯路,用最小的训练代价,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这是周勇和崔晓伟始终坚持的宗旨。 进入合成训练阶段以来,武警部队方队在集训点组织的三次考核会操中,均得到“优胜方队”的流动红旗。 随着阅兵临近 受阅官兵们已经整装待发 他们将把自己最好的军事动作 和属于我们中国军人最好的精神风貌 展示出来 带着他们的梦想和荣耀 走向天安门 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