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hospital/1030/ 她是不是太年轻了?跟众多贫困地区教师比起来,她的工作生活条件是不是不够艰苦?她在那里干得到底出不出色?她在那里坚守的是不是还不够长?她的故事是不是足以打动读者? 去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学校之前,这些问题令我们踟蹰,直到我们踏上这座距青岛市22海里、距西海岸新区积米崖码头9海里、陆地面积7.66平方公里的小岛。 文/新华社记者孙闻、李紫恒 6月16日,13时20分积米崖码头 “张老师,您到哪儿了?船就要开了。” “我到安检口了。” 循声望去,大个子、扎着个马尾巴、背着一个硕大的双肩背包,没错儿,就是她!张丽冲着登船的跳板一路疾走,全然看不出已有七个月身孕。她身后三四十米,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也扎着马尾辫儿、也背着一个硕大的双肩背包、手里还拎着一个大号的纸袋子,满头大汗,快步追上张丽抢过她的背包,娴熟地蹿上跳板,滋溜一下钻进了船舱。小姑娘叫杨焱喜,是张丽的女儿。 刚坐定,船就开了。 “产检情况怎么样?” “还是老问题,大夫又给开了15天的假,让我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别走路、少说话。” 这是20天内医生第二次给张丽开出这样的医嘱和假条了。上次是5月底,医生的话说得很严厉,“如果不严格遵医嘱,随时可能……” 张丽难过得辗转反侧了一天,第二天又上岛了——“得给孩子们过六一啊。” “我觉得大夫总会把问题往严重了说,”张丽微笑着低下头,抚摸了一下隆起的肚子,“我觉得它一切都挺好的。” 船行40分钟,到达灵山岛码头。 “张老师回来了啊。挺好的吧?” “哎!回来啦。挺好的!”一下船,码头上的“张姐”“王姐”“刘婶”“李叔”们热情地跟张丽打招呼。上岛四年,张丽跟全校四十来个学生的七姑八姨都熟络起来。 6月16日,20时30分灵山岛学校教师宿舍 海岛的夜来得特别早,晚上8点一过已是漆黑一片。灵山岛学校是一所只有10名在编教师和2名代课教师的海岛学校,教师集中居住在一个叫沙嘴子的自然村,距离学校步行20分钟路程。对岸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小岛和繁华就隔着一汪海水。 顺着小卖部大姐指引,记者敲开了张丽的门。一张双人床占去这间平房一大半的空间,床脚顶着一张单人课桌和一张双屉桌——抽屉不知哪里去了,三合板桌面受潮胀裂成一层一层,又被磨出了包浆。靠墙立着两个老式木制书架。所有木制家具上都长着霉斑。屋里一共有4件电器——顶灯、台灯、空调和张丽带来的一台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正播放着胎教音乐。 “条件比我刚来时好多了,”张丽说,“空调是去年装的,主要是解决冬天取暖问题。” “嗯。吹出来的都是凉风,还不如不开。”一旁的杨焱喜插话了。 “电压跟不上,确实不太暖和。主要还是靠电热毯。睡着了就好了。” “嗯。脸冷!一大早就冻醒了。”杨焱喜又插话了。 “你是不是不喜欢这里啊?”记者问杨焱喜。 “那倒不是。” “今天要不是承诺给她买根冰糕,她还不跟我去大陆呢。”张丽说。 “在岛上还有什么想吃吃不到的东西?” “披萨!”杨焱喜脱口而出,随后打了个甜美的哈欠。 见孩子困了,记者起身告辞。出门时记者想随手把防盗门带上,却发现门是坏的,合页脱落,门斜靠在墙上。 “刚装上没两天就让大风刮坏了。”张丽说。 “这儿为什么要立一盏灯?” “院里没路灯,装上它方便学生和家长来找我。” 6月17日,8时灵山岛学校小学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张丽伴着早读声走进6年级的教室。大液晶屏、投影仪、音箱、空调,一应俱全,全班只有8个孩子,一水儿的古铜色皮肤——电教化、小班额、丰富的户外活动,再加上张丽,这位英语专业本科且考取了专业八级证书的学校负责人兼任课教师,这些恐怕都是大城市家长们眼中优质校的必备要素。 张丽全程英语授课,她提出的绝大多数问题得到孩子们积极回应,一律英语作答。只有一个问题,孩子们卡壳了。 “JasmineFlower,这首歌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唱一下?” …… “一句也可以。” 张丽一连叫起三位同学,三个孩子怯怯地每人唱了一句…… “今年西海岸新区教体局给我们招录了一位专职音乐教师,暑假期间就来报到了。”张丽说。 不太会唱歌的孩子们几乎人人画得一手好画,就画在从海边捡来的鹅卵石上。 学校的美术教室有个美丽的名字“石头花开创作室”,摆满了孩子们的作品——调皮的鱼、眨眼的花、欢笑的萝卜、七彩的大树,画得最多的,还是他们会发光的学校。孩子们驰骋梦想,鹅卵石绽放快乐。 6月19日,10时灵山岛学校食堂 食堂门口,两名厨师正在给孩子们分发牛奶,每人一袋。牛奶是厨师们热过的,不凉不烫。 “9月开学学生一下子少了十来个,饭和菜都得少做点了。”负责总务的肖老师跟厨师说。小学部6年级的孩子全部被西海岸新区的致远中学录取,没有新生补充,新学年灵山岛小学全校学生还剩39名。 生源不足、师资薄弱,这是横亘在张丽打造“全国知名海岛品牌学校”梦想之路上的两块巨石。 “再难也不能放弃梦想。” 4年前,刚参加完教师资格考试的张丽全家到灵山岛观光,岛上几个孩子围着她问这问那,求知的眼神瞬间俘获了她的心。不久,成绩出来了,全区第二。这意味着她可以在区内任意挑选学校。 “就去灵山岛!” 这个决定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的:娘家在西海岸新区,条件不错;自己家在青岛市区有公寓;孩子就读于令人羡慕的机关幼儿园……她为什么要到一个蚊子叮一口痒三年、隔一天凌晨5点去排队打一桶水用两天、连洗澡都是奢侈的海岛去吃苦? “就是那几个孩子的眼神!”张丽说,“这个眼神我爱人也看到了,所以全家只有他坚定地支持我。” 对强者来说,困难从来都是意志的磨刀石。上岛四年多,张丽只哭过两回。一次是离家时女儿的一声“妈妈别走”让她泪如雨下,后来她索性带着孩子一起上岛。另一次是娘俩在岛上一起发高烧,同事到村医家里买来一瓶不知过期多久的莱阳梨糖浆,她抱着孩子痛哭失声。 强者眼里看到的永远是光明。岛上建起了社区医疗中心;岛上的渔家宴民居旅游项目从无到有,开办了多家;学校的硬件设施一天天好起来;留学美国的学生慕名前来支教…… “有孩子就要有教育。教育兴,海岛兴;海岛强,教育强。”信念的种子,在张丽心里萌发,根越扎越深。 9月5日,6时张丽的朋友圈 学校放假了,张丽住院了。张丽是躺着入院,在医院里躺了22天,又躺着出院的。 出院时医生严厉地告诉她:“从现在到孩子出生,你只能躺着!” 可是,一出院,张丽又上岛了。张丽的朋友发来一张她躺在电瓶车上的照片,附言是“她就这样一路躺着,察看了学校暑期维修改造施工情况,开了家长会,安排了暑期兴趣班的活动。” 9月5日6时整,张丽更新了她的朋友圈—— 年9月5日,顺利产下一个男孩,母子平安!感谢大家关心! 照片上的孩子眉目疏朗,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