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近日,罗氏(Roche)发布新闻稿称,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实现了近十款新药及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这些产品覆盖了血液肿瘤、免疫肿瘤、乳腺癌、流感、罕见病等多个不同领域。本文中,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成果分别有哪些。1、奥妥珠单抗作用机制:新一代抗CD20单抗适应症:滤泡性淋巴瘤一线治疗奥妥珠单抗是一款对抗体Fc片段进行糖基化改造的第二代CD20人源化单抗,具有很好的清除外周和组织中B细胞的能力。据罗氏早前新闻稿介绍,与人鼠嵌合型单抗相比,奥妥珠单抗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与抗体依赖的吞噬作用(ADCP)增强了35倍以上,且可有效增强直接细胞杀伤作用,整体降低疾病恶化和复发风险。今年6月,奥妥珠单抗在中国获批,与化疗联合,用于初治的II期伴有巨大肿块、III期或IV期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达到至少部分缓解的患者随后的单药维持治疗。该批准基于一项名为GALLIUM的全球3期研究结果。数据显示,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相比标准治疗,可使患者进展/复发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34%,无进展生存期获得延长。2、阿替利珠单抗作用机制:PD-L1抑制剂适应症: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阿替利珠单抗是罗氏旗下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开发的一款PD-L1抑制剂,此前已在中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和肝细胞癌(HCC)。今年4月,阿替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新适应症,用于一线单药治疗PD-L1高表达、且无EGFR或ALK基因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一新适应症的获批主要是基于全球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IMpower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对比化疗,阿替利珠单抗显著改善PD-L1高表达的野生型IV期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中位缓解时间为38.9个月,缓解患者中超过一半患者的缓解时间达到3年以上。此外,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今年6月,阿替利珠单抗再次获得NMPA批准,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用于转移性非鳞状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这些患者均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该批准是基于IMpower临床试验的全球以及中国列队的结果。研究中,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相比单纯化疗,可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改善(7.6个月vs5.2个月)。在亚裔人群中,联合疗法的中位PFS也提高至10.2个月(vs5.3个月)。3、贝伐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作用机制:VEGF靶向抗体+PD-L1抑制剂适应症: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一线治疗贝伐珠单抗(安维汀)是罗氏开发的一种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够与VEGF蛋白特异性结合。自年首次进入中国以来,该药已在中国获批治疗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胶质母细胞瘤等多个适应症。今年6月,安维汀联合阿替利珠单抗(下称“T+A”联合疗法)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该批准主要基于一项名为IMbrave的3期研究结果。数据显示,接受“T+A”联合疗法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达到19.2个月,其中,中国亚群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24.0个月。这表明,“T+A”联合疗法相比标准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风险以及疾病进展。4.恩美曲妥珠单抗作用机制: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适应症: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二线治疗恩美曲妥珠单抗是一款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今年6月,它在中国获批新适应症,单药治疗HER2阳性、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此前已接受紫杉烷类和曲妥珠单抗治疗。这也是继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之后,恩美曲妥珠单抗在中国境内获批的第二个适应症。此次批准基于一项名为EMILIA的研究及中国桥接研究。数据显示,与拉帕替尼+卡培他滨相比,恩美曲妥珠单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中位PFS(9.6个月vs6.4个月)和中位OS(30.9个月vs25.1个月)。在脑转移患者中,OS显著延长1倍达26.8个月,死亡风险下降62%。此外,恩美曲妥珠单抗还显著改善了包括至症状进展时间在内的关键次要疗效终点,可带来更多安全性获益,不良反应可控。5.玛巴洛沙韦作用机制:抑制流感病毒cap-依赖型核酸内切酶适应症:流感玛巴洛沙韦是由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Shionogi)和罗氏合作研发的一款“first-in-class”的单剂量口服药物。该药物能够对奥司他韦产生抗性的病毒株和禽流感病毒株(H7N9,H5N1)起作用。与其它抗流感药物皆通过靶向神经氨酸酶来防止病毒传播的作用机制不同,玛巴洛沙韦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中的cap-依赖型核酸内切酶,来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今年5月,玛巴洛沙韦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12周岁及以上的流感患者,包括存在流感并发症高风险的患者。公开资料显示,玛巴洛沙韦是近20年以来FDA批准的第一款具有创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新药,它能缩短传染期并大幅减少流感症状持续时间,也为患者带来了更便捷的治疗方案。6.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作用机制:SMN2基因剪接调节剂适应症: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是一款口服SMN2基因剪接调节剂,可通过双位点特异性调控SMN2基因的剪接,促进保留外显子7,提高功能性SMN蛋白水平。该药可穿透血脑屏障,在中枢和外周均有分布,从而提高全身多系统SMN蛋白水平,并保持在稳定水平。今年6月,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2月龄及以上患者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据介绍,此次利司扑兰的批准是基于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两项多中心关键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利司扑兰治疗后的1型SMA患者生存率较之自然史显著提高,实现运动里程碑,呼吸和吞咽功能获得改善;对于2型和3型SMA患者,用药后运动功能及生活独立性获得改善。罗氏曾在新闻稿指出,这是首个在中国获批治疗SMA的口服疾病修正治疗药物。7.萨特利珠单抗作用机制:IL-6单抗适应症: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萨特利珠单抗是一款全人源化的白细胞介素-6(IL-6)单抗药物,可以抑制IL-6信号通路,并且抑制炎症的产生和靶向AQP4的自身免疫抗体生成。今年5月,该药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12岁及以上青少年及成人患者。据罗氏早前新闻稿介绍,萨特利珠单抗是中国首个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治疗药物。研究显示:在AQP4抗体阳性的NMOSD成人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每4周一次皮下注射给药,无论是萨特利珠单抗联合免疫治疗,或是萨特利珠单抗单药治疗,都可以有效降低复发风险,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8.艾美赛珠单抗作用机制:双特异性抗体适应症:不存在凝血因子VIII抑制物的血友病A患者艾美赛珠单抗是一款双特异性因子IXa和因子X抗体,它可以将激活天然凝血级联所需的因子IXa和因子X聚集在一起,帮助血友病A患者恢复凝血功能。临床研究表明,无论是抑制物或非抑制物患者,艾美赛珠单抗均显示出了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有望帮助更多患者有效防止出血或降低出血发生的频率。年底,艾美赛珠单抗首次在中国获批,用于存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血友病A患者(先天性凝血因子Ⅷ缺乏)的常规预防性治疗,以防止出血或降低出血发生的频率。今年5月,艾美赛珠单抗在中国获批新适应症,用于不存在凝血因子VIII抑制物的重度A型血友病患者成人及儿童患者的常规预防治疗,以防止出血或降低出血发作的频率。据罗氏早前新闻稿介绍,艾美赛珠单抗是中国境内首个且目前唯一一款可同时治疗体内含或不含凝血因子VIII抑制物的血友病A常规预防性药物。罗氏表示,将在今年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继续带来重磅产品与创新成果等个体化医疗解决方案,从而加速惠及中国患者。近日,亚盛医药在研新药又获得一项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根据新闻稿,截至目前,亚盛医药共有4个在研新药获得共计12项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继续刷新中国药企的记录。今日,我们就来看看亚盛医药都有哪些在研产品获得孤儿药资格。1、BCR-ABL抑制剂HQP获孤儿药资格数目:1项适应症:慢性髓性白血病(CML)HQP是亚盛医药开发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它对BCR-ABL以及包括TI突变在内的多种BCR-ABL突变体有突出效果,可用于治疗一代、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的CML患者。目前,HQP已在中国递交新药上市申请,并被纳入优先审评,拟用于任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后并伴有TI突变的CML慢性期或加速期的成年患者。早前,HQP还在中国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年5月4日,亚盛医药宣布其核心在研品种HQP获FDA授予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这是亚盛医药获得的首个孤儿药资格。CM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血液疾病,在美国年发病率约为1.9/10万人。随着靶向BCR-ABL的TKI的上市,CML的治疗方式得以革新,并为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效益。但获得性耐药一直是CML治疗的一个重要挑战,其中TI突变是常见的耐药突变类型之一,因此临床上急需可有效治疗TI突变CML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2、Bcl-2抑制剂APG-获孤儿药资格数目:5项适应症:1)华氏巨球蛋白血症;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多发性骨髓瘤;4)急性髓系白血病;5)滤泡性淋巴瘤APG-是亚盛医药在研的新型口服Bcl-2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Bcl-2蛋白来恢复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细胞凋亡),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APG-是首个在中国进入临床阶段的、本土研发的Bcl-2选择性抑制剂,正在美国、中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全球多地开展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的临床研究。目前,APG-已有5项适应症相继获得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1)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年7月15日,亚盛医药宣布APG-获FDA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这是亚盛医药从FDA获得的第二项孤儿药资格。WM是一种淋巴细胞肿瘤,以淋巴浆细胞浸润骨髓、同时伴血清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M(IgM)增高为特点。WM是一种罕见病,在美国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不到2%。目前各大指南推荐的WM的治疗方案下,很好部分缓解(VGPR)以上的较深缓解率很低,较多患者最终会复发或进展。同时,WM的中位发病年龄在70岁左右,患者身体状态常常不能够耐受强烈治疗。因此WM治疗效果的提高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年9月7日,亚盛医药宣布APG-获FDA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成人白血病,以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等淋巴组织中出现大量克隆性B淋巴细胞为特征。根据美国SEER(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局)数据库,年美国CLL患者低于20万人。现有的布鲁顿酪氨酸蛋白激酶(BTK)抑制剂和Bcl-2抑制剂的开发,改善了CLL患者的预后,但医学上仍然迫切需求更安全有效、能在短期治疗中达到深度缓解的、免化疗的治疗方案。3)多发性骨髓瘤(MM);年10月中旬,APG-获FDA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的浆细胞疾病,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并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度生成。异常浆细胞在骨髓中聚集,可在体内多处骨组织形成肿瘤。这些细胞不仅无法行使正常功能,产生的抗体还会导致骨髓无法生成健康的血细胞。除此之外,患者还会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尽管目前MM已有多种疗法,但仍有很多患者对所有获批疗法产生抗性,他们急需创新疗法。4)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年1月5日,亚盛医药宣布APG-获FDA授予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且主要为一种老年患者疾病,患者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68岁。尽管近年来AML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该疾病的5年生存率为25%-30%,因此临床上仍迫切需要更安全、更持久有效的治疗手段。5)滤泡性淋巴瘤(FL):年1月29日,亚盛医药宣布APG-获得FDA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是常见的一种惰性B细胞淋巴瘤,由生发中心B细胞的恶性增殖引起。尽管目前的治疗手段让FL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改善,但FL仍被视为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在接受初始治疗后有疾病复发或进展,并经历多次复发,需要后续跨线治疗。对于那些高危、早期复发、组织学转化、从现有治疗选择中复发或对现有治疗不耐受的患者而言,仍有较大的临床需求仍未得到满足。3、MDM2-p53抑制剂APG-获孤儿药资格数目:5项适应症:1)胃癌;2)急性髓系白血病;3)软组织肉瘤;4)视网膜母细胞瘤;5)IIB-IV期黑色素瘤APG-是亚盛医药在研的一种口服、高选择性的MDM2-p53抑制剂。它对MDM2具有高度结合亲和力,通过阻断MDM2-p53相互作用从而恢复p53肿瘤抑制活性。此前,它已在针对不可切除/转移性黑色素瘤或晚期实体瘤患者的2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目前APG-正在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并已获得FDA授予的5项孤儿药资格。1)胃癌:年9月14日,亚盛医药宣布APG-获FDA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胃癌。这是APG-获得的首个FDA孤儿药资格。在美国,胃癌的发病率较低,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依据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目前推荐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来治疗无法切除的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然而对于接受二线治疗的疾病进展患者,治疗选择少且预后较差,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治疗方法,来改善疾病进展和降低死亡率。2)急性髓系白血病:年10月9日,亚盛医药宣布APG-获得FDA授予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大约在25%-30%,临床上仍迫切需要更安全、更持久有效的治疗手段。3)软组织肉瘤(STS):年10月底,APG-获得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软组织肉瘤。软组织肉瘤是一组源于黏液、纤维、脂肪、平滑肌、滑膜、横纹肌、间皮、血管和淋巴管等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神经组织肿瘤,不包括骨、软骨和淋巴造血组织。未分化肉瘤常有较高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一旦发生预后极差,其临床意义等同于内脏转移。4)视网膜母细胞瘤(RB):年第一季度,APG-获得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该病起源于原始视网膜干细胞或视锥细胞前体细胞,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分为遗传型和散发型。遗传型RB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RB-1属于抑癌基因,其编码的RB蛋白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的整个过程,如在胚胎期RB-1突变导致视网膜细胞缺少RB蛋白,则造成细胞增生并最终引发视网膜母细胞瘤。5)IIB-IV期黑色素瘤:年7月21日,亚盛医药宣布APG-获得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IIB-IV期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一种潜在致命的皮肤恶性肿瘤,基于肿瘤的原位特征、厚度和溃疡程度、癌症是否扩散到淋巴结,以及癌症在淋巴结之外扩散的程度,可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III期黑素瘤已经到达淋巴结区域,随着疾病进展还可能扩散到远处淋巴结或身体其他部位。尽管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等新治疗方式的出现,让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最终会出现耐药。4、Bcl-2/Bcl-xL抑制剂APG-获孤儿药资格数目:1项适应症:小细胞肺癌(SCLC)APG-是亚盛医药自主研发的Bcl-2/Bcl-xL双靶点抑制剂,可通过选择性抑制Bcl-2及Bcl-xL蛋白恢复细胞凋亡。已有临床数据表明,APG-在SCLC及其他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初步显示疗效。目前,该产品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开展多项单药或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晚期肿瘤的1b/2期临床试验。年10月9日,亚盛医药宣布APG-获得FDA授予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肺癌在美国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组织病理学分型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SCLC两大类。其中,大约有13%-15%被划分为SCLC,这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较高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较低。特别是复发/难治性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很少,且所有治疗方式的有效率都较为有限。近年来,开发孤儿药适应症以期率先获得监管批准,已经成为中国新药走向国际的临床开发策略之一。根据美国《孤儿药法案》(OrphanDrugAct,ODA),孤儿药资格的授予是FDA鼓励开发用于治疗罕见病创新药的措施。凡获得孤儿药资格的新药,有机会获得7年市场独占权,并在后续研发及商业化开展等方面享受一定的政策支持,如税费优惠、研发资助和方案协助、快速审批通道等。希望亚盛医药这些获得孤儿药资格的在研产品,能在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进展,并早日为更多罕见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参考资料: [1]罗氏四赴进博之约,“十大成果”加速惠及中国患者.RetrievedJul26,,fr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