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莱阳农学院(现青岛农业大学),众所周知,原办学地点在莱阳市,为什么又搬到了青岛,这对烟台带来的损失有多少?今天小编就谈一谈原莱阳农学院(现青岛农业大学)搬出烟台给烟台带来的损失。 一、原莱阳农学院 建校基础为年建成的莱阳农业学校,一直到年,一直在莱阳办学,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莱阳农业大学改办莱阳农学院。 年5月,学校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获得优秀。 年9月9日,学校与青岛市城阳区签署共建青岛校区协议。 年1月6日,青岛校区设计规划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年6月13日,山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青岛校区建设项目立项。 年7月18日,青岛校区奠基。 年7月17日,首批余名学子入住青岛校区。 年9月19日,青岛校区落成暨级开学典礼举行。 年12月28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我校申请更名进行考察。 二、青岛农业大学 年3月、4月,经教育部、山东省政府批准,莱阳农学院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点由山东省莱阳市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以此为标志,学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年5月,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公布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鲁教高字〔〕14号),青岛农业大学被确定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立项建设单位。 年7月,被列为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单位。 三、现在办学规模 学校拥有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设有24个教学院部,78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获得博士学位人。学校拥有双聘两院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20人、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2人、泰山学者系列人才2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1人、山东智库高端人才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5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7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60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团队7个。 四、搬出烟台给烟台带来的损失 莱阳农学院应该是想扩大办学,欲搬迁烟台未果,又搬迁到了青岛,大家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下方留言,那么搬迁后给烟台带来哪些损失呢? (一)人才流失 从目前青岛农业大学3万余人的规模上看,每年应该有5千以上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才毕业生,如果在烟台办学,至少有3成以上的学生会选择在烟台就业,这会给烟台带来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损失高校对当地经济的拉动 一所高校,尤其是一所3万在校生的本科高校,会给当地经济带来多少的拉动,想必大家都知道,简单来讲,学生消费每年量就是个巨大的数字,另外,教职工买房,2千余名的教职工,买房消费也是惊人的。 (三)智力支持缺失 青岛农业大学是以农为主,多学科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拔尖人才和技术人员数量很多,每年可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智力支持,相信这些效益是不能用数字来衡量的,是无形资产,是宝贵财富。 (四)文化氛围缺失 大学,尤其是有沉淀有底蕴的大学,其文化氛围是很浓的,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好了,就先说这些,肯定还有很多很多,不再一一列举,希望大家多多讨论,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