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白癜风能治好么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8/5882212.html 王淑琴,带着刚做完手术的身体要求参与核酸检测采样;尉利红,五十多岁的她连续采样12小时,转身又投入到隔离点防护工作中;姜垒、刘昱辰,他们开着车穿过一个个深夜,将一份份鲜活的样本送至实验室;毕明,从办公室到家里的1.5公里,却是一个周都回不去的“最远距离”…… 这些名字,是莱阳市古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也是我市核酸检测采样队伍一个个的“普通人”。正是这些平凡却闪光的名字,在紧急时刻汇聚成我们最“硬核”的实力和底气。 “哪位同志还能坚持?”“我能!” 8月7日晚,莱阳市古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毕明在工作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明天开始各个卫生院还得保留一个固定核酸采样点,咱们还有哪位同志能再坚持一下?” “我能!” “让我上吧!” …… 一条条报名消息瞬间涌了出来。 “院长,大家前几天都太辛苦了,明天让我上吧。”毕明看着手机沉默许久,才再三确认:“你真的可以吗?” 发送这条消息的人是王淑琴,她在今年才刚刚做完胸外科手术回到工作岗位。 为了“抢”着上岗,8日一早8点,王淑琴就来到了卫生院,忙着换防护服,想要参与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没想到,却立马被同事拦了下来:“你都没完全恢复好,这个天气穿上防护服连气都喘不匀,快别逞强了!” 就这样,拗不过同事的王淑琴最终被换了下来,一转头又扑到物资准备工作中,拿着清单一样样检查核酸检测的物资是否充足,有什么东西需要及时补充。 “这几天所有的感动都是同事们给我的。”毕明托了一下眼镜,不知道是因为熬了三个通宵还是因为感动,这个身材高大的男人眼眶显得有些发红。 战场在前,35人不落一人 古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有35名职工,却要负责整个古柳街道15个采样点以及火车站进出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8月3日,莱阳市开始重点人群核酸检测;8月4日,莱阳市启动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收到指令,古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行动,全体职工35人不落一人,全部奔赴到全员核酸采集的一线战场上。 “因为我们人少,排班都是12小时起。酷暑、体力、毅力,样样都是挑战。防护服里的闷热更是让人呼吸急促、头晕脑胀。”毕明告诉记者,即使这样,也没人说过“我不行”“我有事”“我先上”“我来顶上”“我还可以上”成为大家最响亮的回答。 这其中,有一位熟悉的身影,她就是化验员尉利红。 年新冠疫情爆发伊始,尉利红伴着寒风凛冽,第一时间上了一线,坚守在室外监测点为过往车辆人员监测体温;疫情防控稳定后,她又参与到隔离点的隔离工作中。每一次都是第一时间、每一次都是毫不犹豫、每一次都是深夜出发…… 今年已经五十多岁的尉利红,在全员核酸检测中再次披甲上阵,同时,因为有隔离区的工作经验,在全市隔离人员数量大增的同时,她还要参加隔离点的工作。往往是刚从12个小时的采样任务中结束,又立马赶往隔离点。 他们是核酸样本的“搬运工” 姜垒和刘昱辰是古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司机。在所有人都向“白衣战士”致敬的时候,他们默默无闻地奔波在核酸采样的大街小巷、穿梭在深夜凌晨转运的路途中.…… 古柳街道所有采样点采集的标本需要医院的核酸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姜垒和刘昱辰正是核酸样本的搬运工。他们开着车,奔走在辖区内15个采样点,签收登记、装车运输,一圈下来就得三个小时。而送完这一批,又要马不停蹄地开始下一批的样本收集运输。 天气炎热,在运输过程中,核酸样本备有冰袋来“呵护”,而工作人员的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他们全然不顾,为了尽早将样本送达。因人数多、任务重,几乎所有采样点都通宵达旦地工作,核酸样本运输线也跟着一起彻夜坚守。 除了样本运输工作,一旦辖区内发现到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群,他们还要负责将人送到隔离点。每天说是12小时值班时间,实际上12小时却成了“最低标准”。每个人都想:我可以再坚持一会儿。 核酸采样、样本运输、对上传递、整体调度……这些工作都需要毕明去完成。他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家,仅需要1.5公里的距离。而从8月3日起,他仅仅回过两次家,加起来不超过6个小时。 在采访过程中,毕明一再地强调:“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人,做着普通的工作。”他眼睛望向烈日下有序的核酸检测采样队伍,“我们真正依靠的,是众志成城的行动力和凝聚力,这才是我们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