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医院咨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78663.html 1 近年来,莱阳市坚持把人才作为兴业之本、强市之基、竞争之要,突出“专能、多能、高能”引才,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突出招引能力“专能”,打造过硬招引队伍 成立专门招才机构。成立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人才工作专管专办。组建“招才引智专班”,集聚科技局、人社局等27个单位的政策、资源、平台优势,打造最优“人才工作综合体”。挂牌成立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莱阳代表处,聘任7名莱阳籍在外优秀人才担任“招才大使”,推动人才供需对接更全面、链接更精准。 配强招才工作力量。为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中心配备工作人员12名,平均年龄30周岁,研究生以上学历占58.3%,专业涵盖食品、机械、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把县级干部、镇街党政正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全盘纳入招才引智工作队伍,进一步扩大人才招引“朋友圈”。 锻造专业招才队伍。常态化开设“招才引智专业能力提升班”,邀请优秀招才团队、优秀企业家、科研院所专家现身说法,深入解读剖析“双招双引”典型案例。每年选派3—4名年轻干部到江浙等发达地区跟班锻炼,通过参与策划组织“精英创业周”大型活动、实地考察科研载体等形式,在实战中练就招才引智“硬功夫”。 突出招引方式“多能”,打造英才集聚高地 实施“平台揽才”行动。依托省级化工产业园、海尔、山汽等园区和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5个,汇聚余名专业人才赴莱开展技术合作。做实“产才融合”文章,发挥产业集群、重点项目的聚才效应,组织承办高端装备制造产才峰会、国际家禽畜牧产业发展研讨会、“新动能”高效农业创新发展专题论坛等交流活动13场,邀请国内外百余名行业专家赴莱考察交流。 实施“才聚梨乡”行动。举办“高层次人才梨乡行”活动20场,常态化开展“国家特聘专家暑期活动周”等专题引才活动,成功引进国家级重点人才20名。编制《筑梦莱阳·共赢未来——专家走访手册》,主动对接西安交大、北京师范大学等40个院所,开展“才聚梨乡·筑梦莱阳”推介会14场,拜访各类高层次人才70名,布局海外、省外引才工作站20处。 实施“云上招才”行动。举办“云才会”“云宣会”,开启“线上校园直通车”,吸引60余所高校、4.8万名人才线上参加,家企业线上发布人才岗位需求余个,余名人才“揭榜”应聘。推出“云会场”“云推介”“云路演”“云讲堂”等多种引才渠道,通过线上招才引智推介、企业技术需求发布、才企云端对接洽谈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11名,促成科研资源平台共享等合作意向18项。 突出招引服务“高能”,打造人才驻足之地 完善联系服务网络。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立“3+N”招才引智服务专员队伍,由县级干部带头,每个镇街、部门党政“一把手”主动联系服务5名人才,每季度至少专访1次,通过“店小二”式服务,协调解决人才在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余项。 营造优质创业环境。出台《关于实施“梨乡英才”人才工程的意见》,对在莱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发放最高万元创业资助,已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及企业兑现余万元。精准摸排人才金融服务需求,在政策落实、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发放“人才贷”近千万元。 提供“保姆式”服务。实施人才“安居行动”“健康计划”,在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发放“绿卡”,全面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采用政府投入、企业筹建、市场运作等方式,建设人才公寓套,落实硕士研究生购房补贴48万元。优化城市配套服务,筹建青岛大学附属丁字湾学校,签订“莱阳新鸥鹏教育城”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供稿:莱阳市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