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又是一年梨花香。在美丽的“梨乡”莱阳,有这样一位“传奇”的女性——

她原本在城里生活,却因为偶然被一片梨花吸引,毅然回到农村;她没读过什么书,甚至初中都还没有毕业,却是远近闻名的“梨树专家”;她名为“总经理”,却常年一身工作服,脸晒得黝黑,手脚经常沾满泥土;她说自己算不上企业家,却建了一个多人的合作社,把乡亲们都带上了致富路……

她叫李福玲,今年55岁,是莱阳市福琪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莱阳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让我们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走进她的合作社,来了解这位好学、勤奋、爽朗、善良的梨乡巾帼。

1“不怕别人瞧不起,

就怕自己不努力”

年,41岁的李福玲开车陪朋友去了一家黄金梨园,立刻就被美丽的梨花吸引,并且觉得行业前景很好,回家跟老公一商量,决定回老家发展黄金梨。

可没想到刚开始承包土地的环节,就收到了不少质疑。由于当时李福玲夫妻俩已经在莱阳市里安了家,村里的乡亲有的说她“好不容易脱了老百姓这层皮,好好的日子不过回来自己找罪受,脑子不清楚”;有的说她“一点经验没有,肯定干不起来”,加上当时土地流转观念不强,费了好大劲儿才只承包了20亩地。梨树栽上了,可两口子对梨园的管理一窍不通,想请人修剪果树,却没有人愿意帮忙,李福玲一咬牙,对老公说:“别人瞧不起不要紧,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干成。我开车拉着你,咱俩挨家梨园去看,自己偷师去。”就这样,两口子夜以继日地钻研、学习,四处“取经”,周边县市区经营较好的梨园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很快就掌握了相关技术,梨园也渐渐走上正轨。

2“成分不好没读上大学、没学够

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图为李福玲和她的管理日志

从种梨的”门外汉“到梨园管理的”大拿“,李福玲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刚开始的几年,只要一听说有果树管理的培训班,李福玲就抢着报名;每次学习她都格外珍惜、认真听讲、仔细记录;学完回村她就对照所学所记,不断实践、查找不足。每年的春、夏两个季节的白天,她基本都泡在果园里做“黑脸女汉子”;晚上不管多累多晚,她都要整理当天的管理日志,详细记录季节、天气、风向、温度、湿度对梨树管理的影响,有疑问的地方、所获重点经验、所得失败教训她都用红笔重点标出,以备下次出门学习的时候请教。她说:“因为成分不好,我77年初中没毕业就掇学了,我的三个弟妹都是大学生,没学习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只要有机会学习我都十分珍惜。”

功夫不负苦心人,李福玲终于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梨能手“。有一次,她与莱阳农学院和市农业局的专家一起到寿光给梨园看病,专家们还在取样和听取病情的时候,李福玲就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给出了结论。几天后,梨园老板找到她对她说,“真服了你了,你一眼看出的病因跟专家通过科学手段确定的病因一模一样。今后我所有梨园的技术指导就靠你了。”

3“社员的每分钱都来之不易,

把果园交给我我就得替他们管好”

提起梨来,李福玲(左三)有说不完的话

年,李福玲的梨园进入盛果期,销售压力越来越大。重压之下,她萌生了组建合作社的想法。合作社成立了,李福玲当上了老板,也背起了多位社员的致富梦。她一方面定期组织培训班,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社员,无偿帮助他们解决果蔬病虫害、修剪、存储等难题;另一方面建立了“七统一两加强一严格”的管理运作模式,即统一果树种植、统一管理措施、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供药施肥、统一采收时间、统一加工场所、统一销售渠道,加强督促检查、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果品生产、销售、贮藏,为社员提供”一揽子“服务。

为了服务到位,李福玲还建立了社员登记簿,每家每户的果树种植时间、病虫害防治记录、挂果座果率都有详细记载,社员们一旦有了疑问或忘记了关于果树的具体问题都到她那里去查,甚至有些果农生活上有了困难都到她那里去求助。到了收获季节,对照每个社员的成品梨,参照上一年度的管理情况,她还给每个社员制定下一年度严格的管理方案。“社员的每分钱都来之不易,把果园交给我我就得替他们管好”,虽然工作量巨大,李福玲却并没有觉得苦,她觉得这是她应该做的,也是她愿意做的。

很快,社员们跟着李福玲尝到了甜头,李福玲的合作社也做出了声势。合作社现已拥有固定资产已达0万元,现代化的贮藏冷库吨,黄金梨示范基地亩,产品远销广州、深圳、东南亚等地,年均实现销售收入万元。

4“家和万事兴,

家庭和顺了事事才能一顺百顺”

李福玲的家庭是远近闻名的和谐家庭。结婚伊始,夫妻俩就达成了共识:“家和万事兴,家庭和顺了事事才能一顺百顺”。结婚三十多年,在她的付出、影响、带动下,婆媳、妯娌、姑嫂之间从来没有过脸红脸白,处得十分亲热。工作再忙,李福玲和丈夫回到家也要先给彼此一个拥抱;在梨园的管理上,丈夫负责嫁接和品种改良,李福玲负责病虫害防治,默契配合、相得益彰。

不仅如此,李福玲在合作社里也有个”大家长“的称号。谁家有了矛盾都来找她说和,有一次在包装车间,听说有个女工跟自己婆婆有了矛盾,她就对女工说:“我觉得你们婆媳之间没什么,作为小辈,你首先得敬老,这样,我别的没有,剪下来的树枝有的是,我出一车树枝,以你的名义给老人送去,以后呀你凡事不要计较,你们之间的关系肯定就好了”。在她的努力下,村里许多家庭关系越来越和顺,村风也越来越和谐。

5“周围的人每个人说我一个好,

我就会什么都好”

李福玲向市县两级妇联工作人员介绍自己的合作社和产品

李福玲是个热心肠,在壮大合作社的同时,她也没有忘记村里的父老乡亲:合作社成立以来,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种植户果品销售难的问题,还辐射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庄余农户的生产与发展,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季节性工人中95%是当地农村妇女,每年能增加她们劳动收入人均0余元。

除此之外,李福玲每年都从合作社拿出一部分资金为村里的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物品。截至目前,她先后提供给老党员和困难户的帮助计多人次,物资合计人民币共计10余万元。“周围的人每个人说我一个好,我就会什么都好”,这是她对自己的善举初衷的最朴实的解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