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9月21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莱阳市专场——锚定突破发展总定位重塑莱阳发展新优势。莱阳市政协副主席、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卢绍阳,莱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海波,莱阳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李健,莱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吕忠厚就媒体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莱阳城区范围大,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要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莱阳有什么规划和打算,进展如何?

莱阳市政协副主席、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卢绍阳——

首先是高起点谋划。莱阳市制定了全市《突破城市更新和建设管理实施方案》,长远谋划未来三年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布局,按照“一个引领,两园融合,三区突破,五网支撑,六大攻坚”的“”工作路径和“一年有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提升”的工作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计划到年,投资亿元完成项重点项目,促进城市品质形象焕然一新,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将莱阳建设成为一座彰显龙城梨乡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区域融合发展的胶东活力之城、全民富裕富足的共享幸福之城。

其次是高速度推进。今年,莱阳市城建重点项目的特点是数量多、体量大,投资27亿元实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55项。今年以优化出行环境、提高通行效率为目标,投资13.1亿元,高标准实施了29项路桥建设改造工程。目前已建设完成大寺街、蚬河路、金山大街东延等道路工程20项,建设改造总里程15.8公里。其中,为了让城市“舒筋活血”,消除市民出行堵点和难点,重点投资5.1亿元,实施“断头路”贯通工程14项,经过攻坚会战,目前已竣工10项。大寺街的全线贯通,让梨乡市民二十多年的通行夙愿最终成真,蚬河路大修改造工程刷新了莱阳城建速度。以大寺街为代表的一批断头路昼夜攻坚顺利完工,以蚬河路为代表的一批城市交通要道用最短时间开放通行,以荆山路为代表的一批多年来存在征迁梗阻的道路建成通车,以金山大街东延为代表的一批园区道路全面完成,以市民文化综合体、社会体育馆为代表的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即将实施,城区多年的基础设施短板得到很大改观。

第三是高效率统筹。统筹实施了3个总投资50多亿元的PPP项目,对莱阳城市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同时,抢抓烟台国家城市更新试点、“新城建”试点、“七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和机遇,积极探索政府投资、PPP模式、债券资金、对上争取等多途径互补互促的资金保障新模式,为城市建设的高速、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加快实现城市品质更新换代。

?水母网:绿色食品产业是莱阳的主导产业,目前又正是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风口”。莱阳市围绕绿色食品特别是预制菜产业发展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亮点,下一步发展方向是什么?

莱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海波——

绿色食品产业是莱阳的主导产业,作为首座“中国绿色食品城”,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家,产业规模近亿元,培育了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18家、烟台市级龙头31家,年食品加工能力近万吨,重点企业产值连续多年实现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抢抓预制菜产业风口,出政策、建机制、广宣传,制定印发了《莱阳市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推进机制、链条完善、支撑体系、品牌推广等方面,逐一明确发展扶持举措,建立起财政、基金、银行、保险、担保“五位一体”的协同保障机制。抽调骨干人员组建了莱阳绿色食品产业专班,统筹指导、全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立了莱阳预制菜产业发展联盟,促进行业及联盟成员之间的信息、技术和人才交流合作。同时,密集开展产业宣传,刊发莱阳市绿色食品和预制菜产业经验做法新闻稿件41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大众日报、烟台日报等主流媒体刊登转载余次,进一步扩大了莱阳市食品产业的影响力。

在政策红利的引导下,莱阳市预制菜企业深受鼓舞、纷纷响应,全市预制菜产业上下游全产业链建设全面铺开,龙大美食投资5.6亿元的调理品和低温肉制品工厂、春雪食品投资2.46亿元的鸡肉调理品工厂、永和投资1亿元的预制菜工厂等一批大项目梯次推进,三川食品、顺德盛食品、鲁海食品、圃丰食品等一批预制菜、果品深加工项目加快上马,全市食品企业掀起再升级、再创业的发展热潮。今年“”电商节期间,天府集团旗下的“一刻厨神”品牌在天猫预制菜榜单排名第一,“龙大美食”荣获京东平台生鲜产品单一类目销售冠军,春雪食品销售额达到万元,同比增加65%。近期,春雪食品和龙大美食双双上榜“年度预制菜领军企业”50强且排名靠前。1-8月,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8亿元,同比增长9.2%。

下步,莱阳将围绕烟台市“1+”工作体系和莱阳市“”工作思路,打造绿色食品产业“1+2+5+N”的产业架构,以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工作核心,以推动国际绿色食品城项目建设和食品工业园基础设施完善为重点,巩固莱阳梨、大花生、果蔬、白羽肉鸡、生猪5条重点产业链优势,培育特色海产品、高端乳制品、功能性食品、面食制品等多条新兴产业链,推动食品企业倍增发展,到年绿色食品产业规模迈入千亿级,将莱阳建成全国规模最大、门类最全、品质最优的绿色食品产业高地,进一步擦亮“中国梨乡”“中国预制菜之乡”城市名片,打造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城。

?胶东在线:莱阳位于胶东半岛几何中心,自古以来就有“陆路旱码头”之称。莱阳的现代物流产业是如何规划的,有什么进展?

莱阳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李健——

现代物流产业是莱阳“1+3+3+x”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莱阳市重点突破的“未来产业”之一。

一、物流业发展规划情况

以国内统一大市场、内外双循环为统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并重,着力培育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政策促动三大动能,聚力建设胶东智慧物流港,把莱阳建设成为胶东半岛高效生态商贸物流集聚区、中国特色电商物流集聚发展示范区、中国智慧冷链物流名城,打造胶东半岛内外联动、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商贸物流业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

到年,物流产业布局将更加合理,物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物流降本增效成效显著,物流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信息通畅、管理规范、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一是胶东智慧物流港基本建成,“一港五区多点”物流空间布局和多式联运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形成通达全球的国际物流通道和连陆通江达海的国内物流通道,建成市域全覆盖的市、镇、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

二是重点打造食品加工、绿色化工、装备制造、农产品冷链、电商快递和大宗货物六大特色物流产业集群,全市物流业年营业收入力争突破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物流企业突破15家,交易额过20亿元的交易批发市场达到4家;国家A级企业达到15家,骨干企业数量在同类城市中占据领先地位。

三是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营商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新技术新模式在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先进物流运输组织方式加快发展,物流业专业化、集约化、信息化、品牌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

四是加快物流园区载体建设,规划建设五大物流产业集聚园区,即东部农产品冷链物流集聚园区、西部电商快递及应急物流集聚园区、中部铁路综合物流集聚园区、南部羊郡镇综合物流集聚园区、北部高端化工物流集聚园区,同时,规划建设覆盖全市的三级物流配送网点体系。

二、当前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高标准编制了物流业发展规划。为推动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聘请了深圳万千咨询公司等机构,编制完成了《莱阳市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胶东(莱阳)智慧物流港建设专项规划》等物流发展规划,同时,莱阳市委市政府正着手编制《加快莱阳市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全力擘画莱阳物流发展新蓝图。

二是健全物流管理体制机制。实施现代物流产业链“链长制”,成立市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组建物流发展促进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政府参谋助手作用,及时解决物流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瓶颈,切实形成物流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物流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围绕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支持冷链物流、多式联运、大宗物流等项目建设,胶东物流大数据中心、钧程物流等9个在建项目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此外,不断加大物流项目的招引力度,目前已有省供销社城乡共配中心、济铁物流园等12个在谈项目即将落实落地,为莱阳市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项目支撑。

?凤凰网:文化旅游产业是莱阳市产业体系中的“未来产业”之一,莱阳发展文旅产业的优势和资源有哪些,下步从哪方面突破?

莱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吕忠厚——

莱阳地处胶东半岛腹地,曾是老行署所在地,历史文化底蕴非常厚重,是著名的“中国梨乡”“中国恐龙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的发源地。

早在1亿4千万年前的白垩盛世时期,莱阳曾是恐龙的天下,现在境内白垩纪地层发育齐全,蕴藏着丰富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是新中国第一龙—棘鼻青岛龙诞生的地方。莱阳梨迄今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享誉海内外。莱阳先后蕴育出明代画家崔子忠、清初诗人宋琬、近代书法名家孙墨佛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素有“翰墨之乡”美誉。莱阳是胶东农村革命的发祥地,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的发源地,发展文旅产业具有独特的潜力和优势。目前,莱阳已建成AAA级旅游景区4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山东省景区化村庄5个,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下一步,莱阳将深入挖掘梨、龙、拳、书、红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胶东半岛重要文旅节点城市,擦亮“中国梨乡”“中国恐龙之乡”名片。重点从以下两方面突破:

集中发力,打造彰显梨乡特质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一街一厅一中心一馆两院N书房”的发展布局,打造大寺街历史文化街区,准备新建城市文化会客厅和市民文化中心,提档升级市博物馆,提升卢乡书院,复建泮东书院,配套N个城市书房和农村综合文化站。传承保护特色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四季多彩梨乡”文化活动品牌和“陌上花开梨乡花语”节庆文化品牌,办好梨花节、樱花节等节庆活动,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按照“一核燃爆、一廊贯穿、两翼齐飞、三区并进、多点开花”的发展思路,以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为“燃爆点”,深化与中科院合作,打造世界地学殿堂,让莱阳恐龙“白垩盛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五龙河沿岸加快文旅项目布局,以五龙河风情廊道串联一核两翼三区多点,构筑一条通山达海的文旅产业隆起带;倾力打造丁字湾滨海旅游区、梨乡风情旅游区南北两翼,在丁字湾着力发展高端文旅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滨海文旅康养目的地,在梨乡风情旅游区打造沉浸式乡村旅游体验项目;加快姜疃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万第红色文化旅游区、山水休闲旅游区三区并进发展;精心培育景区化村庄、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工业旅游示范点;打造科普研学游、乡村旅游、红色文化游、逍遥游、工业旅游、滨海旅游“三横两纵一环”六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全域分散景点多点联动、连点成线,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原标题:《走在前、开新局

答记者问》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