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聚焦:我的童年家的记忆 文/梁新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在外忙碌着,母亲用她那孱弱的身躯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童年的我少不更事,米糠野菜撑圆了肚皮,一天到晚就知道在外面疯跑。当母亲迎风站立在房顶上向我发出呼唤的时候,缠绕在母亲身旁的缕缕炊烟就会把那菜粥的淡淡清香远远飘来。打那以后,母亲缠绕着缕缕炊烟迎风而立在房顶上的身影,便犹如一尊铜雕,深深镌刻在了我稚嫩的心壁上,陪伴着我上完小学、中学,又送我去从军报国。
我的故乡至今还不算富裕,我的父辈我的父老乡亲我的兄弟姐妹都还在为生计为生存而日夜操劳。然而,正是这种鲜明的对比,更增强了我对故乡深深的挂念和浓浓的思念。 故乡的村口那棵虬枝葱笼的老槐树,老槐树下那一盘早已废弃了的石碾,街头那块不知被多少人踩坐得溜光水滑的青石墩,夕阳西下家家房顶上升起的那一缕炊烟,在炊烟袅袅中甩着尾巴跟在主人身后悠闲归来的老牛,南面那条一年四季流水潺潺的小河,那个生产队时期的牲口棚、豆腐作坊、粉条作坊…… 三十多年了,我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在故乡的时日,老婆孩子也早已被城市“同化”得失去了乡村本色。可童年的记忆依然真切地飞动在我的心中,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房一柱依然在我心上有着至高无上的位置,每次回家远远看见我的小村,远远看见那怕是一缕炊烟依然会让我心动不已。“近乡情更却”,那种流浪的孩子扑向母亲怀中的急迫,真的是一个“情”字了得! 童年的记忆是游子心中那根最柔弱最敏感也最隐秘的琴弦。我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功名利禄终归都是遮望眼的浮云。惟这原始而古朴的琴瑟之音,才是我享用终生的财富。不管我浪迹哪里终老何方,只要拨响这根琴弦,便会有浓浓的乡韵萦绕在我心头久久难以消散。那里面有质朴的乡情,有醉人的乡音,有淡淡的乡愁,有泥土的芬芳,有春芽有夏荫有秋露有冬霜,有我蹒跚学步的打麦场,有我呀呀学语的村校,有天天带我回家的蜿蜒的村路,有我无数个人生的“处女作”。 不管我走到哪里,不管有多少不如意的事,有了这些具像化的东西,故乡就会永远鲜活在我的心中,疲惫的心灵也就有了一个温馨的栖息之地。 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的回忆,越来越远了。但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那些美好的回忆,仿佛在脑海里烙上了印,经久不变。童年的记忆是那样的芬芳..... 曾经稚嫩的心灵已变得成熟,曾经娇小的幼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成长的过程中,变了许多,也忘了许多,但留在故乡的童年往事,依然铭记在心。感谢上苍,给了我今生今世这份割舍不掉的情缘,使我有了永远都笑对人生、笑对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