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9-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各位亲爱的“V粉”们,这篇推文仍属于《海阳风物》系列。该系列所有推文的蓝本,均来自本号资深合作伙伴,一个介绍胶东风土人情的自媒体:“胶东故事会”。前不久,其编辑将最近几年撰写的胶东文史文章编辑成册,定名为《胶东读史札记》付梓出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购得。

“荣”这个姓氏,在胶东半岛的规模并不算太多。相对来说,文登和海阳是两个荣姓人分布较为集中的县市区,“胶东故事会”小编此前见过的荣姓人,老家要么是文登,要么是海阳。海阳市荣家庄就是其一。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荣家庄的历史,那就是:明代大嵩卫荣姓军户后人建立的村落。按照区划,荣家庄现在属于海阳市凤城街道管辖。凤城,在清代为海阳县治,在明代则为大嵩卫城。由于这段历史渊源,现在凤城周边不少村庄的姓氏都与明代大嵩卫军户有关,荣家庄荣氏即其中之一。

小编虽然没有见到完整的荣氏族谱,但参考《莱阳县志?大嵩卫职官》、《海阳县志》以及《海阳市镇村简志》,也可以了解到大嵩卫荣氏的大概脉络。

关于大嵩卫荣氏的渊源,《海阳县志》载:“荣氏,原籍北直隶大名府永固里矛次庄,明永乐初年迁大嵩卫城里,后析出荣家庄、斜角洼(分支)。”

而根据《莱阳县志?大嵩卫职官》的记载,明代荣氏在大嵩卫担任的职务为“百户”,县志中共记载了九位荣姓百户的姓名,均为父子相袭。

按照《海阳市镇村简志》的记载,相传在明末清初,荣姓第十代传人自城里来此建村,以姓命村名荣家庄。这个时间点和世代,与明朝灭亡、军户职绝的历史背景大体吻合。

当然,经过明朝数百年的繁衍,大嵩卫荣氏的规模已经比较大,前往荣家庄的只是其中一支,现在的凤城街道驻地周边村庄(原来的城里),仍有不少荣姓人。而斜角洼村的荣姓迁徙时间相对较晚,据记载是清代后期从城里(凤城)析出。

荣姓从大嵩卫城里迁出建立荣家庄之后,陆续又有其他姓氏迁入。根据本世纪初的统计,全村有户,有荣、薛、赵、李、于、王、辛、孟等8姓,其中荣、李2姓人口居多。

就规模来说,荣家庄并不突出;但村里的传统建筑还是有不少。既有姓氏特色,又有传统建筑,这也称得上是一个有历史底蕴的村庄了。

往期回顾

海阳这个疃名里有“油”,与油有关么?

海阳这个疃名里有“羊”,与羊有关么?

海阳这个疃名里有“小”,它真的小么?

海阳这个疃名里有“辛”,与辛有关么?

海阳这个疃名里有“桃”,与桃有关么?

海阳哪些村名地名里面含有“牛”字?

海阳这个疃,因为什么树而出名?

海阳哪里,是烟台的“南极”?

海阳这俩疃,相传古代在此放马有啥怪事?

海阳哪个疃,以银杏树和青铜器文物闻名?

特别说明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相关图文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私信联系。

郑重声明本号所载推文,无论标注原创与否,均凝结了小编的精力与心血,请转载时务必标注“来源:老北山TV”字样,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