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利多销 中国人的思维, 为了以后发展, 薄利多销 简单四个字, 害了多少速冻工厂。 ▼ 在中国人的思维当中,当他产品卖不动的时候怎么办啊?便宜一点!我一便宜我就能多卖点,我多买点我最后还是赚回来了。 在果蔬行业这个思维更为明显,90年代的时候一个速冻柜利润最高能达到10万,经过这么多年的竞争和发展,一个柜能赚2万都算是高利润了。 20年之前质量不分AB级,也没有严格质量标准,只要是洗干净,速冻起来就可以卖,什么农残,不良品,差不多就行。现在呢?质量高了,要求严了,利润没了。 在果蔬行业薄利多销是竞争出来的产物,因为薄利多销让中国很多的果蔬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但是我们想,这种薄利多销的思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举个例子:某工厂现在加工速冻白花菜,成本接近4千(全含),为了薄利多销,报价也就4左右,如果客户讲价,还可以商量。白芦笋2万左右。 这就是现实,如果价格上涨,客户就会买别人的,每年都有十多个工厂在新建,每年都在数十个工厂倒闭,莱阳属于倒闭的重灾区。 最后给我们带来的是我们的果蔬企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很多人说,不对啊,果蔬行业很有竞争力啊,出口的量很大啊!但是你看到了没有,中国的果蔬出口都是做什么?都是什么价位?大部分都是低端的,都是没有附加值的!到最后你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 薄利多销的思维害死了多少企业 薄利多销这种思维在中国根深蒂固,从封建社会就开始起源了,在果蔬行业尤为明显 草莓,黄桃,梨,猕猴桃,菠萝,芒果,黑莓,蓝莓,树莓。芦笋,大蒜,菜花类,椒类,欧芹,罗勒,牛蒡,蘑菇类,辣根,洋葱,胡萝卜,豌豆,蚕豆,荷兰豆,甜豌豆等等,看看这些产品都不需要太高的技术,不需要太高的硬件水平,只要是有速冻机和几个清洗漂烫设备就可以生产出来。 二十年了,果蔬行业基本没有发展,品种也不丰富,作出的产品同质化,同样的产品价格相差元就有可能不订货。客户群呢,也是谁家便宜买谁家了,贵了就不买,出了问题呢,就让你赔,否则就对簿公堂,这些事情太多了。 薄利多销只能自身降低成本,付出的代价就是有质量索赔风险。 有多少工厂是死在薄利多销的路上,薄利带来了很多客户,二倒,贸易公司蜂拥而至,有的时候成本比卖价还高,自己报的价格含着泪也要执行下去。 这都算好的,有的工厂不会计算成本,欠原料钱,欠纸箱钱,欠员工钱,给客户要预付款,就这样维持着,每当到了年底,举步维艰,周转不灵就只能倒闭,这都是血淋淋的事实。 产品同质化严重,不薄利多销很多企业根本无法生存。 市场上比高端是否可行? 想做高端只有日本市场,因为价格高,还没用说过,哪个工厂大部分给日本供货倒闭呢? 如果不做日本,而且工厂规模很大,做的产品质量又非常好,这样的工厂活的非常艰难,长期下去,没有别的利润做支撑,就会面临倒闭。为什么?就是因为不管你做的产品质量多好,和小工厂的货没区别,到了最终客户那里用途都是一样的。 大工厂唯有年销量八千吨以上,才能过得很好。 中型工厂年销量也得达到五千吨货才能有好的发展。 薄利多销难以改变,优胜略汰正在进行 速冻果蔬不同于其它行业,同样的设备,相同的原料,一样的市场,大家分享一个大蛋糕!每个工厂都这么想,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的工厂越来越没有竞争力,销售的货越来越便宜,没有附加值,最后没有竞争力企业死掉了。 未来适应生存的工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客户固定,年销售数量生产线数量*吨,2:投诉率低3:价格亲命4:投诉率低,5:贷款少,有其他行业利润做后盾。 危险的企业,客户不固定,备用资金不充足,抗风险能力很弱,管理人员也不固定,就会形成恶心循环。很难做到长期发展。 追求差异化创造价值是厚利多销之道 要解决企业的问题首先换一种思路,从哪里解决呢?真正解决工厂的问题一定要追求差异化,也就是当我的商品和你的商品不一样的时候我的利厚利薄你是不知道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能获取一个高价值,也就是差异化创造附加值才能让我们更有竞争力!因为你要想用低价格来竞争,你想想,总有人会比你更低!你可以不挣钱有些人可以豁出来赔钱! 一个工厂做得不挣钱了,卖到成本以下了,赔钱赔不起不干了,那算是有良心的工厂家!而现在好多工厂他把价格降下来以后他也可以干,为什么啊?不是他有钱赔而是他可以增加出成品,掺B级。坑蒙拐骗甚至说他可以不要命啊!什么叫不要命啊?中国贸易公司太多,你不买,我找别人,那些不要命的工厂它的价格一定比你低,你和他竞争你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所以说你如果想靠价格去竞争的话,你放心总有人比你价格低。 怎么解决呢? 我们要想活得好,一定不要去和那些不要脸的、不要命的去竞争,我们要创造自己的差异创造自己的价值,最终实现厚利多销!创造差异化的九大方法: 1 成为第一 数量做大,质量做好,长期做下去就是第一, 比如说菠菜大家第一想到的是高密,芦笋大家第一想到的是莒县,大蒜大家第一想到的是临沂,一说莱阳,大家想到的是什么货都有,什么样能人都有。牛肝菌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东北和云南,芒果去广州,荔枝去浙江等等 数量大,基本什么时候都有货,客户有需求第一时间去这些地方找。这就是第一的效应 2 做自己的特色 有一个例子,广州陈伟林先生,在湛江经营一个小工厂,做的货质量也不怎么样,价格也不高,发展到现在在广州有了第二个工厂,货做的不好为啥还能快速发展呢?他的特色就是大面积降低成本,和客户打交道实在,信誉高,深的客户信任,客户群庞大。这就是特色效应,客户爱屋及乌。 3 品牌效应 我说的品牌效应是工厂的名字,大家在工厂应该会经常看到一种情况,除了标签以外,工厂会在纸箱不起眼位置印上自己的工厂英文名,这样的目的主要是给最终客户看的,长此以往,只要不出质量问题,数量大,就会有品牌效应,这样最终客户有可能会找过来,当然这样做确实不太光明正大。 4 自主出口 速冻果蔬工厂在中国也就这么多,有出口权和自主出口的工厂比例还很大,在国外需要果蔬的企业也是相对固定的,如果说加大自主出口份额,能略微提高一下利润。 5 内销 在超市内,大家能看到的是速冻黄桃半,混合菜,速冻绿花菜等等卖的价格相当高,据说在秋天一个县级市一天能卖12吨的黄桃半,利润基本是速冻出口的五倍。 还有到了冬天的时候,鲜果欠缺的时候,鲜榨果汁用的主要是速冻水果,并且需求数量逐年增长 6 深加工 这个需要一定经济基础,做成冻干的菠菜,草莓果酱,芒果布丁等等都是很好的出路。 年将要过去,环保的治理最严的一年,对行业产生可一定的影响,不过新的年会慢慢变好,薄利多销不是错,控制成本才是长久发展之路。 为了更好服务大家,如果有关于速冻果蔬的问题,或者建议请联系我们, 长按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