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治疗目标 http://pf.39.net/xwdt/131204/4302713.html

莱阳聚焦:一驴驮起俩翰林

文/位启

清朝中期,莱阳北黄村,出了个名人,他叫初彭龄,曾中过进士,居官乾、嘉、道,乃三朝元老,一品大员。

初彭龄的弟弟,名唤乔龄,才高八斗,也考中进士。

初彭龄的祖父,讳称元方,是乾隆早期的进士,曾担任过县令。

这一天,初老爷子年老退休,从县令位置卸任,一身轻装,回到了莱阳,他的北黄老家。

此时,初彭龄兄弟俩,尚且年幼,彭龄不过七八岁,乔龄约莫四五岁。兄弟俩出身于官宦世家,家教有方,加之天资聪明,学业自小有成,思维敏捷,见地独到。二人的共同之处,都非常喜欢读书,求学之心,如饥似渴。

初老爷子见在眼里,喜在心里,看着两个宝贝孙儿,如此为初家争气,他边咂吧着嘴巴,边摩挲着长须,那是一个字:美!他从心窝里,往外透着美。尤其看长孙彭龄,少年老成,一举一动之中,透着端直大方,有板有眼,全然透着大人之气。

初家的老宅里,豢养着一只老狗、一只老猫。平日里,老狗忠于职守,全力看家护院。老猫呢,却寻腥猎畜,“无利不起早”,喜欢沾点小便宜,饱食之余,常懒惰成性,偶尔还施展出一点点小聪明:对老宅里的老鼠,故意地放纵,人前人后,装作视而不见。

对老狗的忠诚,对老猫的懒惰,家人们习以为常,几乎见多不怪了。

午饭时间到了。初老爷子独享天伦之乐,左拥右抱着俩爱孙,正准备享用餐桌上的膳食。

忽然,院子里,响起了骚动,夹杂着汪汪汪的狗咬,喵喵喵的猫叫,打断了祖孙们的天伦乐。

原来,从隔间的闲屋内,蹿出一只老鼠,它饿急了,根本不管不顾眼前的老猫,直接大摇大摆地出来寻食。老鼠不曾想到,老猫对它故意不见,它的行踪,却被门口的老狗发现了。

那老狗,眼精爪快,见机快动,一个猛子飞扑,把那只想要偷食的老鼠,死死地捕捉在自己的爪子下。老狗不顾老鼠吱吱吱的威胁,用仍然尖利的牙齿撕咬,用毛绒绒的前爪甩打,直接把老鼠杀死,弄得院子里,一片狼藉。

而那只老猫,也没有闲着,它见老狗行动了,假装配合,在一旁为老狗助威,边呜呜呜呜地叫着,边作出一副捕咬状,好像为老狗观敌瞭阵。

老鼠被老狗杀死了,老猫似乎也立了大功,它摇头摆尾地晃了进去,步入了初老爷子祖孙们的餐厅。

祖孙仨同时见证了老狗、老猫捕杀老鼠的这一幕。小乔龄见状,拍起了巴掌,口口声声地说着:“好玩!好玩!狗咬耗子!”他操着一口稚语,手舞着,脚扭着。

另一边的彭龄,则是不声不响,飞身跳下了餐桌,抱起来那只老猫,不顾老猫的搔首弄姿,老猫故意向他讨好,他直接把老猫抱着,抱到另一间的闲屋里,亲自把所有的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

接着,初彭龄摆出一副大人做派,转身嘱咐下人们:一定给他看住老猫,不让老猫吃任何东西,他要把老猫饿上几天。

而后,初彭龄又俯下身子,摸了一摸那老狗的头,他觉得意犹未尽,又低头想了一想,快步回到了餐厅,先征得爷爷的同意,盛起一盘肉骨头,全部赏给了老狗。

初彭龄的这一举动,让屋里屋外的众人,直看得目瞪口呆。初老爷子看后,止不住地连连点头,连声地赞叹:“此子可教也!他小小年纪,却赏罚分明,以后必定堪当大任!”……

初彭龄的姥姥家,在大名鼎鼎的张家灌。

初彭龄的姥娘,要过五十大寿了,初夫人打算回娘家,要给母亲祝寿。当然了,她得带上自己的孩子,两个宝贝儿子彭龄和乔龄。

张家灌距离北黄村,大约几十里路。因为孩子幼小,无法步行走远道,初夫人一个妇道人家,又难以抱孩子远行。按照当地风俗,初家的佣人,给初氏母子三人,牵来了一头驴子,备好了驴驮篓,那驮篓,可以驮人驮物。佣人把空驮篓固定在驴背上,分别抱起来兄弟俩,打算把彭龄、乔龄,放进两边的驮篓子里。

可谁知道,当初彭龄、初乔龄兄弟坐进驮篓后,那原本逍遥自在的驴子,先是两腿打着哆嗦,接着,汗水自头渗出,迅速透过尾巴,很快大汗淋漓,驴子的前后四肢,同时颤抖个不停。很显然,这驴子不堪重负。

下人们不敢怠慢,赶紧从驮篓里,把兄弟俩抱出来。那驴子好像得救了一般,方才止住了抖动。没有办法,毛驴是必须要用的,这头不成,得换另一头,可是,连续地更换了几头毛驴,都是一个模样,个个大汗淋漓,四肢不停抖动,仍然不堪重负。这该怎么办呢!

初家人正在手足无措,忽听近处传来了几声驴叫:“啊—呃—呃!啊—呃—呃!”只见一个道士打扮的人,牵着一头驴子,一头浑身炭黑、秃着尾巴的驴子,来到了初家门外。

来人自称姓张,来自张家灌,受了彭龄姥姥的托付,特地来到初家,接他们母子仨人,返回张家灌。

从北黄村,到张家灌,路途遥远,首先需要过桥,过韩格庄大桥。此前的一日,那五龙河畔,突降大暴雨,滂沱的洪水,淹没了五龙河。韩格庄大桥,浪花滔滔,连桥面找不到,行人根本无法通行。

这一人,这一驴,不能不令人意外:从几十里外的张家灌,一人加一驴,是如何渡过这五龙河的呢?

初家人怀着疑问,把那几装又几卸的驮篓子,固定在这头秃尾巴的驴子背上,又把彭龄、乔龄兄弟俩,重新抱了进去。说来真奇怪,这头炭黑色驴子,轻轻松松地,驮起了驮篓子。众人暗暗松了一口气,第一步总算是完成了。

大家仍然不放心:那洪水猛兽般肆虐着的五龙河,要想轻轻松松地渡过,又是谈何容易?!

怀着疑虑,初家一行众人,簇拥着初氏、彭龄、乔龄仨人,颠簸着迤逦慢行,路过了青杨夼,来到了韩格庄大桥。

远远望去,五龙河水,漫过桥面,汹涌地上蹿下跳。那来自张家灌的道士,仍然不紧不慢,全然没事一般,一直向前行走,一副无所畏惧、胸有成竹的模样。

初家众人只好紧紧地跟随着。近了,近了,终于到了,到了大桥头。

怪事发生了:那本来汹涌澎湃的水流,霎那间,浪花上窜,向两边分开;水中的鱼虾,依稀可见;鱼儿虾儿,摇摆着身躯,蹦着,跳着,扭着,似乎在列队;桥面,完全露了出来。

那道士,牵着炭黑色、秃尾巴的毛驴,不紧不慢地走,从从容容地渡过。

这一人,这一驴,这一幕,惊呆了所有人。

原来,那自称张家灌的道士,乃张天师驾临;那头炭黑色的驴子,为秃尾巴老李所变化;那汹涌澎湃的河水,是五龙河的虾兵蟹将们,为了迎接张天师师徒,特别举行的隆重仪式……

初彭龄、初乔龄兄弟俩,被秃尾巴老李变化的驴子驮起,安然地渡过五龙河大桥。

从此,在莱阳大地,便留下了“一驴驮起俩翰林”的传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