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0月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一年过去了, 莱阳第一批“全面二孩”宝宝已经出生 截至今年10月底 莱阳共出生名 莱阳二孩出生人 记者昨日采访调查时发现,我市妇幼保健院的妇产科分娩量达到高峰,并且产房出现了“一床难求”的情况。在病床供需矛盾的同时,也面临着妇产科医护人员有缺口的困境。据市卫计局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二孩出生人,业内人士分析,我市将逐步迎来二孩生育高峰。 政策放开,高龄产妇增加9日凌晨2时许,40岁的张雪飞在市妇幼保健院顺利剖腹产下二胎男孩。 刘雪飞有一个13岁的女孩,如今再生下一个男孩,儿女双全,全家甚是开心。刘雪飞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很喜欢孩子,但苦于一直没有政策,去年10月刚传出政策,当时虽然还未在烟台落地,但是由于说法是“心急的可以现在就要”,他们马上就开始检查身体备孕,幸运的是,虽然夫妻俩年纪都已40岁,但是怀孕很顺利,他们的宝宝也成为第一批的“全面二孩”宝宝。 市妇幼保健院的副主任医师丁银花告诉记者,年龄35周岁以上的就属于高龄产妇,二孩妈妈中,像刘雪飞这样的高龄高危产妇占了30%—40%。“对于高龄二胎妈妈,不仅仅是受孕几率低,怀孕后流产、胎儿畸形风险也在增高。”丁银花说,今年以来,就有几位40岁左右的高龄妈妈孕期查出胎儿发育不好而选择引产,包括心脏发育不好、胎儿脑积水、肺部肿瘤。因此,高龄妈妈要二胎不仅要提前做好身体检查,孕期也需要做更规范的孕期检查。 妇产科病床紧俏,人手紧张忙、忙、忙!这是最近一两个月以来,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病区的真实状态。昨日上午,记者在市妇幼保健院看到,产科区走廊的椅子上,坐满了产后的妈妈,一旁还放着新生儿睡的小床,加上陪护人员以及不断穿梭其间的医护人员,整个产科区十分喧闹。“二孩政策放开以后,医院妇产科的床位从正规的60张增加到现在的80张。”丁银花告诉记者,近一两个月以来,由于年初政策放开,“第一波新生儿潮”来袭,该院分娩量再创高峰,妇产科一直以来就紧张的医疗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该院有不少医务人员挺着大肚子,一直在为住院的产妇做检查,不停走动、俯身的动作让她们承受不小压力。 对此,丁银花显得有些无奈。“不仅是床位紧张,人手也不够。”丁银花坦言,由于二孩政策放开,目前该院妇产科怀孕的医护人员很多,3个护士休了产假,3个护士正在育婴期,还有2个护士月底就到了预产期。“本来就人手紧张,现在更明显,现有的人员只能加班加点干,医院压力确实很大。” 原因还与属相年份有关“政策落地后,二孩分娩量增长已经特别明显。”丁银花介绍,根据统计,该院10月份共出生了个新生儿,其中,“二孩”在新生儿中占比超过50%。 此外,来自市卫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截止到今年10月底,全市共出生人,比年同期增加人,增幅达79.53 %。其中一孩出生人,比年增加人,增幅为54.43%;二孩出生人,比年增加人,增幅为.5%。从统计数字来看,去年同期二孩出生数占一孩出生数的二分之一,而今年二孩出生数则达到了一孩出生数的五分之四,增幅非常明显。 自今年1月22日,新修改的《山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实施后,我市每月出生数量递增非常明显,1-5月份平均每月人,而6-10平均每月已达人,特别是10月份出生已达到了人。 卫计局业内人士分析,今年新生儿激增,更多的是跟此前“单独二孩”群体,以及去年“羊”年,人们对属相的偏爱有关,“全面二孩”政策的进一步释放,今后将会有更加明显的体现。据市卫计局基层指导科负责人介绍,从我市历年生育情况来看,市民对属相的喜好和选择由来已久。历年统计数据示,龙、马、猴、猪、虎这五个属相年份生育明显偏多,而“羊年”明显偏少。年虎年全市共出生人,年兔年全市共出生人,年龙年全市共出生人,年蛇年全市共出生人,年是群众比较偏爱的“马年”,全市出生人口达到人。去年是部分市民不喜欢的“羊年”,全年仅出生人。 本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