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四月,梨乡大地各色花卉争相斗艳,万亩梨花洁白如雪,濯村樱花灿若云霞。凭借“赏花名片”莱阳市已成功打造梨花节和樱花节等文化品牌,今年两大节会接待游客数量已突破40万人次。与此同时,刘海寺“杏花谷”、赭埠桃花节、万第高卓芝樱花海、白垩纪地质公园油菜花海等赏花新景点也倍受游客青睐,莱阳正由“一花独秀”变身繁茂“新花城”。 为展现新时代梨乡风貌、提升“梨乡”品牌知名度,4月24日,莱阳市城市形象代言人暨文旅宣传志愿者选拔赛在莱阳五龙广场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由莱阳市委宣传部、莱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于3月下旬启动,采用面向全市招募的方式进行,经过单位推荐、面试、审查等多个环节,最终挑选了名莱阳文化旅游宣传志愿者。在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将通过初赛、复赛、决赛,最终培养、选拔一批“学习美、展示美、创造美、传播美”的城市形象代言人,进一步推广莱阳文旅,宣传城市形象。比赛现场,还首次发布了由文化旅游宣传志愿者全程参与拍摄的《遇见莱阳·遇见最美香雪海》《莱阳之春》《莱阳春至珞樱缤纷》等城市形象宣传片。 莱阳地处胶东半岛腹地,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富饶、文化底蕴厚重,是著名的“梨乡”“恐龙之乡”“书法之乡”“花生油之乡”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的发源地。近年来,莱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两区一带”总体布局和“实现一个前移、培育两大引擎、力争三个翻番”奋斗目标,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引擎的龙头和支柱来重点打造,立足千年古县深厚文化底蕴,依托莱阳梨、龙、拳、书等资源禀赋,以丁字湾恒大世纪文化城、恒大文化旅游城、梨花集文旅小镇、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为撬板,撬动莱阳旅游业态多元发展,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良性互动,构建全域共建、全业共融、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 ——旅游项目风生水起。总投资亿元的恒大世纪文化城和恒大文化旅游城项目打开了莱阳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序幕。该项目以旅游经济为基础,打造集游乐、购物、餐饮、酒店、休闲、娱乐、文化、会务八大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其中,恒大童世界项目建筑面积约0万平方米,是上海迪士尼项目的1.5倍。总投资20亿元的“梨花集”文旅小镇旅游区项目以莱阳丰富的本地文化为蓝本,以“梨乡八景”、“梨商六情”、“梨情四季”为文化脉络,打造传统梨文化形象名片。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依托独有的“龙”文化资源,以及“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科普基地”“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等多张“国字号”名片,不断加强与中科院、山科大等高校的密切合作,打造“白垩纪少年科学院”品牌,大力开展以“走近科学、亲近自然、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研学旅游,创造出“与科学家面对面,跟着课本去旅行”等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全域启动。30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特色村庄,建成莱阳市乡村旅游潜力村项目库,以高标准规划设计、差异化打造,开拓适合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子,莱阳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刘海寺杏花节、濯村樱花节、西陶漳梨花节、赭埠桃花节等一大批赏花看景、果蔬采摘、民俗体验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节庆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形成了多层次、多业态、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实现了经贸、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莱阳乡村旅游在由局部向整体扩展,实现了新的飞跃,产业带动力明显提升。山前店镇南张夼村坚持规划先行,聘请烟台大学建筑学院编制“十年规划”,突出“回归自然、感受农家、体验乡趣、生态观光”特色,以建设“莱阳东部特色鲜明的观光、休闲、住宿、餐饮、度假、娱乐的综合性民宿旅游度假区”为目标,着力打造党支部领办下的集绿色农业观光采摘、生态休闲度假、民宿农家乐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精品。万第镇胡留村根据村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整体规划,投资万元打造胡富仙公园、胡留码头、胡留栈桥等旅游景观,通过发展绿色生态观光、采摘旅游,将胡留打造成享誉胶东的旅游胜地。万第镇高卓村挖掘村庄红色文化资源,依托红色文化引领村庄绿色发展,打造“一区三基地”四大功能区,以“沉浸式”党性教育体验项目为全市党员党性教育提供新的平台。 “好风借好力,扬帆正当时。”年1月,山东发布《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胶东五市”一体化顶层设计出炉。莱阳借势发力,积极谋篇布局,主动出击,市级领导带队多次赴莱西、即墨等地就产业融合、交通互联、供水供气、信息基建等方面开展对接,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空间布局、产业融合互补等一体化发展上达成共识,致力打造莱阳、莱西“双莱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和丁字湾、鳌山湾“两湾一体化发展核心区”两大示范区,抢占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机。站在时代风口上,莱阳旅游如何部署这一步“融入”棋? ——借势发力,构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以建设全国知名的文旅康养目的地为目标,立足梨、龙、拳、书、红等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业态,做活全域旅游文章,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主动作为,倾力服务重点项目引进建设。高效推进恒大文化旅游城、恒大世纪文化城、梨花集文旅小镇、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和二号遗址馆等文旅项目建设,举办文旅资源推介交流会,开展精准招商和文化旅游推介。聚焦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围绕“双莱”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两湾”一体化发展核心区规划建设,全面加强与莱西、即墨两市在产业融合、资源整合、市场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年烟台举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加强宣传推介,谋划打造谭格庄李家沟乡村旅游、山前店南张夼乡村旅游、万第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整合资源,着力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整合利用资源,培育壮大以恒大世纪文化城、恒大文化旅游城为代表的滨海旅游;以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北方植物园、莱阳市博物馆为代表的研学旅游;以鲁花、春雪、梨润堂、昌荣食品等企业为代表的工业旅游;以胶东第一县委革命历史文化展览馆、万第镇水口村、石龙沟村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濯村、西陶漳村、南张夼村、李家沟村、刘海寺村、胡留村、高卓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等文化旅游业态,努力推进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同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发力,办好梨花节、樱花节、梨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依托濯村樱花和植物园、南张夼碧水田园、李家沟民宿等乡村资源,开展乡村体验、亲子休闲、文化研学等活动,丰富完善乡村旅游导视系统,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重点村。 ——加强文旅融合,扩大“文化+旅游”辐射效应。突破发展文创产业,鼓励引导企业创新研发莱阳特色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推动旅游商品创新和品牌提升,打造莱阳特色旅游商品品牌,繁荣旅游购物市场,让海内外朋友不仅了解莱阳的历史典籍、人文自然,更了解莱阳的地方特产,提高莱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杨秀萍李梦报道) 作者/来源:大众日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