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二月二,龙抬头。”

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二月二的民谚,

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农事节”等

吃龙食、剪龙头等是二月二的传统习俗。

那么我们生活的大莱阳

“龙抬头”都有哪些传统民俗呢?!

二月二莱阳民俗风俗讲究多

莱阳穴坊镇东富山龙王庙

农历二月里过二月二,俗称“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节是龙抬头的日子。二月里过了雨水就是惊蛰,是个小暖春,风湿乎乎的,太阳也暖洋洋的,虽说山花还没开,树皮、枝条可是放绿了,地冻也化透了,这个时候蛰伏在地下的龙就开始苏醒活动,这就是说“二月二龙胎头了”。所以在我国北方二月二又联系惊蛰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逐渐演变成驱虫害、祈丰年风俗为主的节日。

  按照莱阳旧习俗,二月二这天妇女不做针线活,说是别扎了龙的眼睛,男人不上山拾草,说“二月二不拾草,拾草怕被长虫咬”,这倒是一句趣话。

  莱阳过二月二还要吃糖豆儿。糖豆的制作很简单,把白面或地瓜面拌上糖调成糊状,再把黄豆放在里面一拌和,干后上锅炒熟,说是吃炒豆眼捷,谐音“爆蜇”,意思是吃了炒豆一年不被蝎子蜇。

  莱阳早年过二月二还有吃煎饼的习俗

二月二吃的煎饼多是高粱面或白面做的。把面调得粘糊糊的,把锅烧热,最好是平底锅,用一块肥肉一搓,以防粘锅,再把调好的面糊摊在锅内,用铲子摊匀,转眼就熟。这是因为当时正好是惊蛰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人们以此来提醒不要受毒虫的伤害。

  二月二打囤也是莱阳过二月二的主要活动。

打囤就是打灰囤。用草木来在场园和庭院里撒成若干的个仓廪形的图案。早在宋代陆游就有“处处遥闻打囤声”的诗句。撒灰囤是在二月二早晨,农家由男当家人一大早从锅底下掏一篮草灰,用簸箕或木锨在自家的场园里撒个大圆圈,名曰囤或仓,中间画一个“十”字,十字中央放一把五谷杂粮,再用一块石片压住,含义是预兆丰年,五谷丰登粮满仓。

故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之谚语。

此俗在胶东地区还有村庄沿行。在庭院墙根上撒灰叫“围墙”,有阻挡害虫不取进宅之义。

  此外,还有二月二敲梁避鼠。

在这天,由内当家用木棍敲敲房梁和炕边,边敲边唱,“二月二敲房梁,老鼠蝎子无处藏”,借以惊吓老鼠和其他害虫。

  旧时二月二这天,在莱阳学龄孩子理发入学,谓之占鳌头,以图吉利。

  二月二的节日饮食各地不同,在莱阳除煎饼、面条、馒头以外就是吃发糕,或用白面包粘米,称做糕,也叫“金裹银”,实则是“银裹金”。意味着一年的日子步步登高。在莱阳的农家还用面粉做一条盘伏的小龙,叫神虫,放在粮囤里或者面缸里,祝愿粮食取之不尽。

  旧时人们把二月二作为年的终止,过了二月二停止一切游乐活动,开始恢复生产,扛活的长工开始上工,农家开始试犁。

民谚“犁破新春土,牛踩丰收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农历二月二民俗还有那些美食?

为了纳吉,二月初二这天的食物都与“龙”相关,

比如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

水饺称作“龙耳”、“龙角”;

米饭称作“龙子”;

煎饼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

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

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春饼

每年立春日人们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谚所说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饺子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面条

“龙须面”是我国北方传统风味筵席面点品种之一,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当日,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皇帝胃口大开,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猪头肉

古代猪头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北方人在“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家家户户煮猪头,是因为初一、十五都过完啦,“二月二”是春节中最后一个节日。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腊月23日过小年时杀猪宰羊,正月一过,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吃光了,最后剩下一个猪头,就只能留在二月二吃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