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了一整天的雨, 让小编出门的计划泡了汤…… 今天早上起床, 毛毛雨还在下…… 小编查了天气预报, 这一整周, 莱阳始终阴雨连绵 除了连绵不断的降雨, 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 这个周, 下个周, 包括接下来的整个8月, 烟台开启凉爽模式。 大家早晚出门记得带件外套, 谨防感冒~ 还有一个事得提醒大家~ 今天是“末伏”第四天, 到8月20日三伏天结束,共十天。 你知道末伏代表什么吗? 由夏入秋,由热渐冷, 阴阳变化的交替点就在末伏这几天! 末伏简历 中文名:末伏 释 义: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俗 称:秋老虎。 历史时间:距今已有二千多年 特 点: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防不好秋老虎,过不好末伏! 末伏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 末伏时节,更重要的是: 保护脾胃! 四大纪律! N项注意! 末伏一大纪律:饮食要清补!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 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要特别注意的是,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清补的健脾健胃的食物 末伏二大纪律:艾灸穴位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 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艾灸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末伏三大纪律:莫贪寒凉物,免损脾胃阳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 注意!户外运动时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这样,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末伏四大纪律:吹空调要把握好“度” 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请注意: 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这种前提下,大家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 夏季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 “末伏养生重点” 秋瓜坏肚,吃果除燥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秋瓜坏肚”,立秋后,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比如:梨、苹果、龙眼和葡萄等。 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一年之内,秋不食姜”是中医古训,也是几千年来中国百姓亲身经历的总结,吃东西有明确的季节讲究。 “末伏一定不能做的4大恶习” 1、非时作息,阳不归根(别熬夜!) 中医认为最佳的睡眠时间为“亥子丑”三个时辰,这六个小时相当于一年中的冬季,冬主收藏,收藏对生命来说就是归根。 古人道法天地,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天地的作息保持一致,故能神清气足精满。 2、嗜食寒凉,兼好甜辣 以生冷食物、冷饮来解暑,则是犯了“虚虚实实”之误,脾阳受损则运化不利,出现腹痛、腹泻、乏力、消瘦等症; 喜食甜腻厚昧,人体无法运化致痰湿内生,湿为阴邪,阻碍阳气的运行,导致阳郁阳虚症; 嗜食辛辣使人精神亢奋,阳气过分的耗散,也会导致阳气亏虚。 3、人造贼风,夏月伤寒 末伏毛孔开泄,无异于门户大开,此时若立即吹电扇或进入空调房,风寒之邪就会直入肌肤、筋脉、骨节,若不及时排出寒气,更会侵犯六腑五脏,乃至不治之症,可见人为邪气对人体的伤害远甚于自然之气。 4、物欲难止,壮火食气 欲望是精神之火,而且是邪火壮火,《内经》提到“壮火食气”,故欲望也会消耗人体正气。 《老子》告诫我们要少欲知足,要“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其实就是减少我们的欲望,从而节省阳气,不让其过早的消亡。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