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秋马上就要到了,吃月饼,赏月亮,放花灯……看看下面这些传统的中秋习俗,你都知道几个:①赏月;②吃月饼;③观潮;④燃灯;⑤兔儿爷;⑥赏桂花,饮桂花酒;⑦拜月;⑧听香、偷菜;⑨舞火龙。

又是一年中秋到!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下面,让我们看一看各地都有哪些中秋节的习俗吧!

南方中秋节习俗

福建中秋节习俗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江苏中秋节习俗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中秋节习俗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四川中秋节习俗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北方中秋节习俗

山东中秋节习俗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中秋节习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中秋节习俗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欢秋的习俗,有趣且具有诗情画。

  蒙古族“追月” 中秋之夜,蒙古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著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寻月” 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中秋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找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 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采葡萄、梨子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 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明月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寨尾,不时传来一阵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了婚约。

  侗族“行月” 广西侗族以行月的方式欢度中秋。月亮升起的时候,经充分准备的芦笙歌舞队,踏着月色来到邻近的山寨赛舞,引来观众里三层外三层。近看乐声震耳、舞姿婆娑,远望恰似一块偌大的舞台飘在如水的月色里。

  高山族“观月” 我国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之夜,他们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洒满月亮银辉的日月潭。欢跳“托球舞”,集体“观月”。他们还模仿大尖、水花托日的样子,用竹竿托起象征太阳和月亮的彩球,不让彩球落地,以求得日月昌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据说是为了纪念传说中的青年夫妇大尖哥和水花姐。

  苗族“闹月” 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都喜欢举行“闹月”活动。中秋之夜,沐浴着如丝如缕的月亮,吹响悠扬的芦竹,跳起苗族歌舞。青年们在“闹月”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阿细族“跳月” 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寨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们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得为之动情动容。

敬请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医院
中科白癜风专家国庆会诊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