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黏黏的年糕映出新春的喜悦,香香的饽饽送来浓浓的年味。在烟台莱阳,“年糕”、“饽饽”都是过年必备的供品和食物,而打年糕、做“饽饽”也是老一辈儿留下的风俗习惯。小年一过,年糕、饽饽都纷纷出炉,寄托着人们对于新春的期待和对来年的祝福。春节相关的食俗文化,也被人们一一挖掘出来,细点品味,也别有一番“年”味。

 年糕黏灶王,祈福如意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小年一过,家住烟台莱阳枣行新村的张阿姨就忙活开了,磨面、淘米忙得不亦乐乎。张阿姨说,辞灶这天打年糕是为了黏灶王爷的嘴,让他多降福少抱怨。

  相传,灶王爷是一个数黑论白、多嘴多舌、不讲原则,吃了农家的好东西觉得嘴短的神灵。为了祈求来年好运,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汇报一年来人间万象的时候,民间便蒸起带枣的年糕,黏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口中带着香甜味儿,去“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都是传言,不过也寄托着咱老百姓美好的心愿嘛。”张阿姨笑着说。

  山东的年糕,多是用黏米面和金丝小枣蒸成,色泽黄中泛亮,小枣如颗颗红玛瑙镶嵌其间,看起来艳丽夺目;吃起来黍香沁人,枣甜幽然。人们尤喜它的黏劲儿。将它切成片儿,放于热油锅内汆热,其黏劲分毫不减,还会在肥润中增添了些许酥脆。每到春节,人们或蒸或买一些年糕,春节便过得年年(黏黏)甜甜了。

饽饽花样多,寓意吉祥   过年做“饽饽”是莱阳人的老规矩。小年一过,很多城乡居民就开始准备蒸饽饽了。“每年蒸上几锅大饽饽,既能作为过节供奉的物品,也可以一家人食用,一些制作精美的花式饽饽还能拿来赠送给亲朋好友,作为礼物。”商贸城李记面点铺的店主介绍说,在他的店里,有“枣鼻子饽饽”“桃饽饽”等常见的种类,还有“枣囤子饽饽”“岁饽饽”“鱼饽饽”“元宝”等花式饽饽。“春节饽饽大都有吉祥的含义,比如桃饽饽象征平安长寿,鱼饽饽象征着年年有余,各类饽饽因其不同幸福寓意,很受老百姓的青睐。”

  过年的饽饽,与平时的饽饽,无论从造型上还是发酵材料上,都有所不同。过年饽饽很少使用酵母发酵,而是用大黄米做成的“引子”发酵,“用引子发面,做出的饽饽更有味,更好吃。”正在面店铺购买春节饽饽的姜女士解释说“家住城区,没有做饽饽的条件,每到过年都到面点铺订做一些年饽饽应景儿。”

  传统食品成俏年货,飘出浓浓年味   对于传统的莱阳人来说,年糕、饽饽这些传统的食物,依然是年关不可缺少的符号。很多市民有条件的自己制作加工,没有条件的则选择从一些面点店和加工店订制年饽饽。小年儿过后,面店店的生意日益火起来,“过年了,年饽饽卖的都比较好,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加工多斤面,制作多个年饽饽。”李记面点铺的店主说。

  随着春节的临近,传统食物逐渐走俏,成了货真价实的“俏年货”。一锅锅热气腾腾、花式繁多、寓意吉祥的年饽饽出笼出售,走进了城乡居民的家中,承载着梨乡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福,也飘出了浓浓的年味。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