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坐火车穿行胶东半岛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印象:莱阳、海阳、桃村是连在一起的三个站点,但海阳和桃村这两个站都是有时停有时不停,唯独莱阳站是逢车必停。莱阳交通位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如果只看烟台地图的话,莱阳位于烟台的西部偏南,不算中心位置(栖霞在烟台的地理中心);但如果把视野放大到整个胶东半岛,那么莱阳则正好处于胶东半岛的正中央,是一个天然的“交通心脏”。 (莱阳位置示意) 从现在来看,出入胶东半岛的公路和铁路大多都经过莱阳,如蓝烟铁路、青烟威荣城铁、沈海高速、荣潍高速、国道、国道以及一系列的省道等等。以至于在莱阳城里,就有一条著名的六交路口,两条省道和一条国道在此交汇,形成往六个方向走的岔路,不熟悉路的人很有些摸不着头脑。 实际上,莱阳交通枢纽的地位,不是在现在才形成的,根据老莱阳县志的图示,早在明清时期,登州府莱阳县就是胶东驿路的一个中转站,现在的国道省道,大多是在古代驿道的基础上拓宽升级的。 (明清莱阳驿路图,明代海阳也属莱阳) 在民国时,莱阳和莱西还没有分家,当时的莱阳县的形状,很接近一个正方形。当时的莱阳县志是这么描述的:“(莱阳)北界栖霞招远,西毗平度掖县,东接海阳,南邻即墨,东南濒丁字湾,东西直径里,南北里。”(注:当时莱阳县的东西比南北长,分出莱西之后,南北比东西长,现在的形状像一个竖立的长方形) 尤其在烟青公路(一级路)开通后,莱阳地处烟台和青岛中间位置,地位更加重要,县志描述:“自汽车通行,(莱阳)东北至烟台,西南至青岛,西北至龙口,东南至海阳,绾榖中枢,遂成胶东重地矣。” (民国莱阳道路图) 正因为莱阳“胶东心脏”的地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莱阳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到了后来,胶东的根据地成立了胶东行政区,其行政公署所在地就放在了莱阳,因为从莱阳到各个县的距离都差不多,并且交通比较便利。从这个意义上讲,莱阳之于胶东,有如洛阳之于天下。 来源:十点整历史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