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治白癜风的外用药 http://m.39.net/pf/a_4790098.html
胶东文艺—大家的文学园地

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为本刊题写刊名

主编:福在福山

执行主编:沈默

★作者文档

焦辰龙,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剧班77届毕业生,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塑造人物中的辩证法

(文艺散文)

焦辰龙(山东烟台)

为了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家往往对其笔下的人物采取欲扬先抑或是欲抑先扬的手法,以期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人物性格也因其有发展而显得富有立体感,虽在纸上,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便有许多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请看《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刺秦王》一章。为了塑造好侠肝义胆的慷慨悲歌之士荆轲,司马迁采取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而对荆轲的“陪衬人”,所谓的“勇士”秦舞阳,则是“欲抑先扬”。荆轲刚出场时,司马迁并没把他写得神勇无比,而是极写他的平凡。荆轲路过榆次(赵邑名,在今山西省榆次县)时,与一个叫盖聂的人谈论剑术。因观点不一,盖聂便对荆轲怒目而视,大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的架势。荆轲却并不与其争雄,而是悄没声儿地退了出去。有人劝盖聂把荆轲再请回来,盖聂得意洋洋地说:“他不敢留在这里的。”派人到荆轲的住处一打听,荆轲果然已经乘车离开了榆次。盖聂闻报,笑道:“哈!……我一瞪眼就把他吓跑了!”面对着日后必定要青史留名的荆轲,夜郎自大的盖聂的表演几近小丑。荆轲当然不是怕盖聂。荆是“欲成大事业者”,他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他如果和盖聂互不相让,拳脚相加,甚至扬眉剑出鞘,他即使武艺高强,三拳两脚的把盖聂送到阎王爷那里去报到,痛快则痛快矣,他免不了也要吃官司;或是偿命,或是进牢房把牢底坐穿,还谈得上什么建功立业?后来,燕太子丹结识了荆轲,与他分析天下大势,让其担当刺杀秦王之大任,荆轲却沉吟良久,推辞道:“臣没有本事,像驽马那样不中用,恐不配担当如此重任。”太子丹上前磕头,反复哀求他不要推让,荆轲这才答应了。后来事情的发展表明,荆轲一开始不答应太子丹的要求,并不是他怕死,而是觉得事关重大,怕稍有闪失,耽误了国家大事。而《史记》中对秦舞阳的描写则相反。秦舞阳一出场,简直能把人吓一大跳,“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小小年纪便敢杀人,不可谓不“勇”。读到这里,性急的读者简直要怀疑太子丹是不是点错了将,为什么不让秦舞阳谋刺秦王,让荆轲当其副手?果然,太子丹见荆轲整天磨磨蹭蹭的,没有上路的意思,怀疑他有反悔之意,便说:“时间已经不多,荆卿犹疑了么?请允许我先派遣秦舞阳去。”荆轲一听仿佛受了极大的侮辱,怒叱太子道:“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你怎么能这样支派呢?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不能完成使命而凯旋归来,那是傻小子所为!荆轲又说:“我之所以暂不动身,是要等我的一个朋友一同前往。现在太子嫌我动作迟缓,那就告辞啦!”就这样,在准备并不十分充分的情况下,孤胆英雄荆轲上路了。易水河边,秋风萧瑟,太子及友人皆着白衣白帽(丧服),前来送行。太子知道荆轲此去凶多吉少,所以像送丧那样送他,同时也含有激励的意思。荆轲的知己、击筑高手高渐离也来了,并为荆轲击筑壮行,荆轲和着节拍唱歌;送行的人们皆垂泪涕泣,且行且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此行如入死亡之谷,仍然慷慨赴任,这就是荆轲!及至入秦,进咸阳宫,荆轲捧着献给秦王的大礼(装着秦国降将樊於期人头的匣子),如入无人之境;而秦舞阳手捧藏着匕首的燕国地图却吓得脸都变色了,两条腿颤抖得连步都迈不开了,以至于引起了满朝文武的狐疑。读至此,谁是英雄,谁是狗熊,终于水落石出。用老百姓的话说:砍倒高粱露出狼来了。图穷匕见后,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持匕首直刺秦王!秦王大惊失色,急忙抽身跃起,把袖子都挣断了,被荆轲追得绕着柱子跑,惊惶失措中连身上的剑也拔不出来了。后来,在左右侍从的提醒下,秦王这才想起把剑推到背上,挥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复又砍伤8处。秦王当时才40来岁,正年富力强呢!这时,失去战斗力的荆轲并没有低头求饶,而是“倚柱而笑”,还摆出一个居傲不敬的姿势:箕踞——岔开两腿坐在地上,大骂秦王:“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此举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劫持你,得到你的亲口承诺:全部归还各国被侵占的土地,然后去回报太子。若仅想要你的老命,如探囊取物耳。原来,秦舞阳只是一个专会欺压小人物的痞子范儿,真上了“战场”就傻了,此乃匹夫之勇。而荆轲平时不与凡夫俗子一争高下,在不可一世的秦王及文武百官面前,却面不改色心不跳,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大英雄!甚至有人认为:荆轲刺秦王之所以没有成功,就因为他的草包助手秦舞阳不能积极配合,拖了后腿。荆轲被一拥而上的侍卫人员当场杀死,以身殉节;而秦舞阳的结局如何?史马迁在这里没著一字。也许,渺小的秦舞阳陪衬高大的荆轲形象的任务已经完成,太史公不愿再为他浪费笔墨。设若司马迁一开始就把荆轲写得天不怕地不怕,把秦舞阳写得胆小如鼠,试问《荆轲刺秦王》还能像现在这样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惊心动魄么?太子丹、荆轲与秦王的矛盾,是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太子丹、荆轲是为了燕国的利益和领土完整而奋斗,而秦王是为了一个统一的大中国而奋斗。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荆轲与秦王都是英雄,中华民族的英雄。天上有个文曲星。也许,当初给它命名的人是想告诉我们:做人要直,做文要曲。年3月写于烟台声明

本文由作者声明为原创作品,并授权本刊独家推送,转发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本刊应允。善意需求,可联系本刊开通白名单。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谨遵网约。

文中采用图片由作者提供,特此致谢!若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