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面三角形的红旗,旗的边沿缝制着白色的锯齿形飞边,上面绣着“到前线去、杀敌立功”、“莱东赤山营”几个大字。这是一面不寻常的旗帜,它包含着莱东县赤山区(现烟台莱阳市赤山一带)青年男子踊跃参军参战的动人情景,凝聚着以于凤兰为代表的广大群众对人民子弟兵全力支援的殷切期望和赤诚之心,聚集着赤山营战士的英名和功德。 名青年组建“莱东赤山营” 在离莱阳市城区东南50华里处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这里山青水秀,果香四溢,小山村依山而建,一条山泉安静地穿村流淌着,这就是莱阳市万第镇梁家夼村。在那场参军参战的运动中,仅梁家夼村就有多人报名参军。 “年,国民党反动派对我胶东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解放区人民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支援前线。”莱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海峰介绍,为支援解放战争,莱 东县掀起了大参军热潮。当时,赤山区干部群众表现最为突出。区委、区政府采用层层发动、领导带头、誓师大会等形式,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军热情。到2月中旬,全区32个村庄,呈现出了党员干部带头、父送子、妻送夫、姐妹送兄弟的大参军的动人场面。短短几天,全区多名青壮年报名参军。经过全区层层挑选,有名青年批准入伍,组成一个营,命名莱东赤山营。由区武装部长梁风臣任营长,区委宣传委员于成竹任教导员。 妇救会绣红旗赠赤山营 “新兵集结前一天晚上,区委书记与区长商议,能有一面大旗给赤山营打着就好了,可惜时间来不及了。恰巧这话被到区里送参军物品的梁家夼妇救会主任于凤兰听到了。于是,于凤兰就组织妇救会连夜绣了这个旗。”梁家夼村支部书记梁风贵介绍说。 记者跟随梁风贵,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找到了于凤兰的故旧。于凤兰老人早已去世了,人去房空,老屋显得有些破旧,只有屋旁的那棵百年老枣树还在焕发着盎然生机。 “当时身边没有合适的材料,最后是用红绸子被面做的旗。”于凤兰的女婿,今年70岁的梁国民老人回忆说。原来,为了做这面旗,于凤兰从箱子里找出结婚时未舍得用的唯一的一床红绸子被面,又找到自己要好的伙伴姜桂秋、宫淑香讲明自己的想法。一听给赤山营的同志做旗,她俩都表示赞成。说干就干,裁的裁,缝的缝,一面大旗很快就做成了。但又感到旗子还不够精致,于是,根据宫淑香的提议,于凤兰又从箱子里找出准备做被里的白布,给大旗做了锯齿形的飞边和白色的旗裤。这时,已是夜间两点半钟了,两个伙伴要走,于凤兰扯住她俩说:“应该再绣上几个大字,表表咱姐妹的心意”,她俩齐声叫“好!”于是,三个人议论绣什么字,这个说“参军光荣”那个说“保家保田”……议论到最后,感到“到前线去、杀敌立功”这八个字更合乎心意。为了赶时间,立即找人写好,直到曙光升起时,才把旗绣好,并在旗的右边靠旗裤处绣上了“莱东赤山营”五个字。 高举旗帜到前线杀敌立功 第二天清晨,赤山营的名青年要集结了,赤山区村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干部群众喜气洋洋。参军青年和家属个个精神焕发,斗志昂扬,骑着马,披红戴花。乡亲们都满怀激情,吹吹打打,把参军青年和家属送到集结地点——赤山区后瓦马村。 当年的集结地是后瓦马村的一处场院,因为村庄建设,当年的场院已经成为居民区。“欢送参军大会的会场布置得十分庄严,名参军青年,英姿勃勃,精神抖擞,整整齐齐地站在欢送大会广场的中央。”杨海峰向记者介绍当时的情景。 正当会场的人员都沉浸在欢乐的热潮时,于凤兰等3人跑到了主席台,亲手将包含着她们三人及所有乡亲心愿和期望的“赤山营”大旗交给了区委书记刘玉纯。刘玉纯十分惊喜、激动,并就大旗上缝制的“到前线去、杀敌立功”八个大字,发表了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讲话。顿时,会场的热烈气氛达到了高潮。在群众一片欢呼声中,刘玉纯把红旗交给了莱东赤山营营长梁风臣,名参军青年高举着这面红旗加入了八路军第九纵队。 后来,赤山营的战士们高举这面旗帜,转战南北,冲锋陷阵,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其中包括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一直到全国解放,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绩,为这面红旗增添了无限光彩,使它成为胶东人民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 现在,这面红旗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一支竹竿上70余地名小刀刻出滚滚胶东支前路唐和恩(-),山东省莱阳市龙旺庄街道西陡山村人。年至年,任莱阳西陡山村生产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淮海战役打响前,上级号召组织民工支援前线,他怀着一颗爱国赤子之心,带头报名参加了支前小车运输队,编入了当时陶漳区运输队,并任副指导员、党支部组织委员兼第四小队队长。他带领小车队,从莱东县陶漳区西城阳村出发,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跋山涉水,随军转战山东、河南、江苏、安徽4省共27个县70多个村镇,行程四千多里,先后支援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 在支前运输粮草过程中,队员们不仅要运粮食,而且还要吃粮食,而队员们的口粮有限,推车上的军粮又是一粒都不能动的,为了能让队员们吃饱,还能按时按量完成运输任务,唐和恩便带领队员们制定了粮食节省计划。 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做饭问题,经过认真思量和实践,唐和恩和队友们便在做饭标准上打起了主意,将做饭的标准由以前的做多少吃多少改成吃多少做多少。当时的粮食供给标准,是每人一天一斤四两,但是做饭的时候,按每人一天一斤二两下锅,每个人每天就能省出二两粮食。在不行军的时候,一天就吃两顿饭,每人五两的稀饭。这样,又能节省出来二两的粮食。 将做饭标准定下来后,唐和恩和队友们又对吃饭问题作出了“司法解释”,根据每个人的饭量不同,唐和恩就用“以少补大”的原则来控制。这么算下来,每人每月能节约出六斤的粮食,既能吃得饱饭,又不浪费。同时他和队员们吃“三红”(红高粱、红萝卜、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给子弟兵吃。 运输队运送的粮食,都是路过的村镇当地农民节省出来的口粮,以及部队上自己分配的粮草。唐和恩他们就是走一段,征集一部分,随时支援战场,保证了前线战士的口粮。唐和恩小队总结出来的节粮办法,很快就被推行到了支前大运输队中,直到支前运输工作结束,五个月的时间里,一共节约了将近五百七十斤粮食,没有出现过一次浪费的情况,同志们的干劲也非常充足。运输的途中,每人都能多推几十斤,每次都能超额完成任务。 运粮路上困难重重磕掉牙不吭声 一支竹竿刻记出车轮滚滚支前路 支前路上异常艰苦的,唐和恩和队友们不仅要克服恶劣自然环境带来的重重考验,还要时刻躲避着天空中时不时出现的敌机侦查。 在牌庄地区,为躲避敌机空袭,唐和恩组织队员想方设法隐蔽粮车,绕道而行,不想一条二十几米的河道挡住了去路,当时正值冬季,任务十分紧迫,如果绕路,要多走十几公里,实在是费时费力。考虑到前方部队用粮紧急,运输队开了个紧急的小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决定克服困难,下决心涉水渡河。当时,正值隆冬季节,西北风卷着小雪,河上还漂浮着薄冰块,唐和恩以身作则,脱下棉衣,和一位同志抬着粮车首先下河。冰冷的河水像针扎一样侵入身体,唐和恩快步渡河,谁知道,刚一上岸,还来不及穿衣服,敌人的飞机就经过上空,运输队跑步行军将近一公里,离开了危险地带,才穿上了衣服。唐和恩在自己的口述笔录中,这样说道:“停下来的时候,我才看见大家都冻得浑身青紫,可是没有一个人发怨言,反而情绪特别高涨,同志们都兴奋地说:‘敌人的飞机也挡不住我们运粮队!’” 一次和往常一样的运粮任务,被分配到唐和恩的运输队上。天刚蒙蒙亮,运输队刚走了没有多远,敌人的飞机就飞到了附近,频繁地对着地面扫射。随后,又来了两架轰炸机,在村落附近狂轰滥炸,连续投射炮弹,持续到日落才停止。冒着敌人的炮火,大家在前进的同时,随时寻找着可以隐蔽粮草的地方。一直到夜幕降临,运输队看敌人的飞机已经飞远,便连夜加快步伐前进。走了一半,发现道路已经被敌人的飞机炸得面目全非,厚厚的雪花铺在地上,在漆黑的夜色之中,更加难以分辨路况。队员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护着粮车不翻车,摸索着前进。寒冷冬季,队员们却因为心情紧张,一个个汗流浃背。慢慢积雪融化,大家的推车纷纷陷入了淤泥里,怎么推拉都不动。唐和恩看到这样的情形,着急得开始使蛮力,想把粮车拽出来。谁知道,用力太猛,肩上的麻绳被拉断了,人还来不及反应,唐和恩就一头栽进了泥湾里。同志们看见队长摔倒了,跑过来将他扶了起来。唐和恩全身的衣服都已经被雪水和泥水打湿,队员们看到唐和恩嘴角流血,赶忙让他张嘴,查看到底是磕破了哪里。这时才发现,这一个栽倒,竟然摔掉了唐和恩的一颗牙。大家劝唐和恩坐下休息一会,他却说:“掉颗牙没关系,以后回家能镶一个,运粮可是大事,一分钟都不能耽误,前线的战士们还等着咱们呢!”大家看拗不过唐和恩,也就纷纷拉起粮车,继续赶往前线。直到目的地,唐和恩也都没再提这颗牙。 唐和恩从家乡启程时,随身携带了一根3尺多长的小竹竿,以备路上休息支车和夜间行走使用,后来他利用中途休息间隙,把走过的城镇乡村地名,用小刀密密麻麻地都刻到小竹竿上,以作纪念。 唐和恩支前竹竿刻记的行程路线 (以下为竹竿上的内容,标点系编者所加) “年8月初十日,路线(山东)莱阳县、水集、院上、李家庄、马岚、平度县、门度、大营、桃古庄、昌邑县、寒亭、潍县、住留店、肖格庄、昌乐县、团家坊子、益都县、三教堂、临淄、金岑镇、三组岳店。 8月15日,崔郡、桓台县、(运服装)张店、淄川县、孙家大庄。(节约粮)18日,博山市、南庙山。20日,莱芜县、颜庄。25日,新泰县、站里、洛阳县、东宋福、蒙阴县、青阳镇。 9月9日,界牌、孟良崮、沂水县。 10月初1日,青驼寺、临沂县。10月初六日,郑庄、朱陈、苍山县、于家庄、赵北、张家桥。10月15日,小中村、石埠、蔺陵县(江苏)、泗湖、小岗子、渡水桥。10月20日,牌庄、邳县、岔河、(飞机轰炸)桥头、沙窝、夹口、泽县、吴家庄、芦塘、铁佛寺、官湖、运粮河、土山战城、睢宁县、沟北(河南)、线集(送弹药)、洪集、铜山县。10月25日,武家村、徐州市、卧牛山、毛庄、肖县、里潮、瓦子口、桃园、红庙、陈士楼、黄口车站、(护军粮)大吴集、安徽、新围子(冬至)。 11月20日,岱家围子、宿县、店集(磕掉牙)。阳历年、戈庄、濉溪口、(飞机炸)丰楼、大吴于、泮家楼、丁庵、太山营、徐州、薛城。12月17日,汉城(孟子庙)邹县、滕县。 12月20日,兖州、阎家评功发奖。正月初一复员、孔子庙曲阜县、马庄重回兖州坐车。初3日,济南、昌潍下车。 初7日,莱阳县。初八日,陶漳区。 淮海战役胜利后,唐和恩被评为特等功臣,被授予“华东支前英雄”称号。他带领的运输队也人人立功,被评为“华东支前模范队”,同时荣获“华东支前先锋”锦旗一面。唐和恩随身携带的那根饱经战斗风霜的小竹竿,被收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年至年,唐和恩任本村生产大队长、党支部书记。唐和恩经常到部队、机关、学校等单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赋诗三首抒发豪迈情怀:“太阳出来东方红,伟大领袖毛泽东。淮海战役打胜仗,消灭蒋匪百万兵”,“千里迢迢去支前,不怕艰苦不怕难。决心消灭蒋匪贼,留下竹竿作纪念”,“一根竹竿走万程,省县村镇刻分明。胜利回家留纪念,传给后代好革命”。 年1月13日,唐和恩病逝。 年,唐和恩被评为“烟台市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图文综合:胶东在线水母网,以及互联网搜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