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3-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哪间皮肤病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60214/4770026.html

门路与请托:清代官场实践的另一种逻辑

——以李煦《虚白斋尺牍》为素材

摘要

及至康熙时代,中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期。以皇帝为中心的权力机构与相关制度也日趋完善。然而,律例规定是一回事,行政与司法的实践活动却是另一回事。李煦是康熙的宠臣,出任苏州织造、两淮巡盐御史之职。《虚白斋尺牍》所收录李煦的三百一十九封信、文、启,约写于康熙四十四年()至康熙五十五年()间。这些书启仅小部分涉及公务,其他都是李煦为亲友(特别是昌邑祖籍的姜姓族人和堂弟姜焯)的私事而写,它们反映了李煦利用特殊身份与权力资源建构官场网络的套路。为了庇护族人,李煦请托山东各级地方官员;为了姜焯的量移和仕途,李煦请托广东和江苏两省的各级官员。找门路、托人情侵蚀了国家正式制度,并呈现了不同于正式制度的另一种实践逻辑。

关键词

《虚白斋尺牍》,门路,请托,清代官场,实践逻辑

作者介绍

徐忠明,年12月生,上海人,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法学研究所所长。出版著作《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年)、《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年,修订版,年)、《情感、循吏与明清时期司法实践》(年,年)、《老乞大与朴通事:蒙元时期庶民的日常法律生活》(年)、《明镜高悬:中国法律文化的多维观照》(年)等1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引言

一.李煦及其《虚白斋尺牍》

二.庇护网络:以昌邑为中心

三.人情运作:以姜焯为个案

结语

原文阅读请长按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