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的莱阳县城是年1月莱阳、莱西两县分治至年2月莱阳撤县建市。 莱阳县城的路街建国前后,多是泥土路,七十年代初期开始铺设沥青路,八十年代初期将几条主要路街拓宽整修。 年之前县城路街名称比较杂乱,年后进行统一命名,县城东西方向的路街以境内较有名的山命名,南北方路街以境内较有名的河命名。 医院,西至六交道口,长3公里,宽28米。年铺成沥青路面,年整修。原名政训大街,建国后取名和平路,年定名旌旗路。 80年代初期的和平路 人民路东起蚬河路,西至富山路,长1.6公里,宽28米。年整修,年更名昌山路。 跃进路北接马山路,南至铁路平交道口,长5.5公里,宽12米。年建成,年铺成沥青路面,年更名富水路 跃进路南段莱冯路北自汽车站,南通火车站,长6.3公里,宽36米。年修成,年铺成沥青路面,年整修,年更名五龙路。70年代的莱冯路 胜利路北起马山路,南接旌旗路,长米,宽20米。年铺成沥青路面,年修整。建国前此路南一段为城隍庙街,建国后统称胜利路,年更名旌阳路。 建国前的城隍庙街 民生街北起北关,南至城南村,长1.5公里,宽14米。本路在旌旗路北一段,旧称北门里;路南北半段,旧称百货街;南半段旧称小集街。建国后称民生街,年更名七星路。 整修前的百货街、北门里 建设路北接旌旗路,南至昌山路,长米,宽20米。年拓宽整修,铺成沥青路面,年更名清水路。 整修前的建设路 大寺街北起旌旗路,南至昌山路,全长米,宽24米,建国前南北段分别称大寺街和南门里街,两侧店铺林立,是最繁华的路段,建国后统称大寺街,年拓宽整修。 整修前的大寺街丁字街北起人民政府南大门,南至原灯光球场,全长米,宽15米,年更名金水路。兴隆街北接旌旗路,南至昌山路,长米,宽12米。原为旧城东墙基,年开辟为街巷,年更名市场街。 兴隆街北端西侧 潍石公路城区段东起烟台监狱家属区,西至鱼池头,长4公里,宽10米,年取名马山路。 文化路东起农学院,西至枣行,长1公里,宽20米。年开通成路,1年将原路加宽,建为沥青路面,年取名文化路。 整修前的文化路东端 泉水路东起红土崖,西至东风电灌站,全长4.3公里,宽28米,年始建,年更名丹崖路。 站前路东起火车站北广场,西至化肥厂宿舍区,年莱阳通火车后建成,全长1.9公里,宽28米,年更名荆山路。 东大坝年修筑蚬河右岸护城大堤(土筑),全长米,高2.5米,顶宽2米。年将蚬河右岸大堤增高加宽,北起烟青公路,南至铁路大桥,全长6公里,顶宽4米,全部为土筑。90年代之后修整筑路,取名蚬河路。 年前的东大坝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