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帝) 引子:莱阳明清之季,农业经济得到发展,读书之风,经数代之培育,终于在明末爆发,天启一朝,莱阳小小地方,居然出了6个进士,这个比例是相当高。因其他县城是数届科举无法产生一个进士。在莱阳历史上出了个进士,若算上莱西、海阳两个地方,莱阳的进士数量就是个,成为山东省科举第一县。海阳在雍正十三年分治,莱西是年分治,而栖霞的南部、牟平和乳山的部分都曾经是莱阳的行政区域。地域之广,山川秀美,文风之盛,民风淳朴,都是堪称山东首善之县。莱阳籍贯的文士,尚气节,多骨鲠之名士,忠臣孝子,彪炳史册。能够代表莱阳人士风气节的人物有:左懋第、沈迅、宋应亨、宋玫、姜泻里、赵士骥等人。而最让莱阳人荡气回肠,感到悲怆和傲娇的是莱阳出了一个文天祥式人物-----左懋第。 (左懋第画像) 左懋第(年-年),字仲及,号萝石,山东莱阳人。南明赴清谈和使者,后被清廷逼降,艰苦卓绝与鞑虏斗争,后人敬仰,被称为“明季文天祥”。 考究莱阳左氏,其家族由章丘迁徙到莱阳的第一世祖名叫左原,永乐年间迁徙到莱阳。左原上面还有五代,从河北枣强迁徙至济阳,复迁到了章丘。左原以上五代中第一世祖是左厚,二世祖仁、智、俊、信。兄弟四人。三世祖良大、良友、良聚、良玉、恕、全。兄弟六人。四世祖兄弟十八人。五世祖兄弟三十一人,至左原兄弟六十五人。(根据《左氏家谱) 左懋第是左奎的孙子,左之龙的次子。左之龙,字用化,号云楼,自幼聪明好学,勤于攻读,是左奎的长子。左之龙中明代万历己卯举人,曾任南京刑部河南司郎中,赠封光禄大夫。甲申年,北京陷落,左之龙扼腕不食而卒。左氏家族里人才辈出,成为莱阳四大家族之一,享誉莱阳。家族中多有科第,才俊甚多,号称九楼十八懋。“楼”字辈的9人:左海楼、左云楼、左虹楼、左镇楼、左月楼等;“懋”字辈的18人:左懋第、左懋泰、左懋赏、左懋芬、左懋芳、左懋桂、左懋甲、左懋晋等。左氏人丁兴旺,人才济济,但是清军入侵中原,左氏一门出了左懋第这样的忠臣能坚守臣节,左氏家族做汉明忠臣不事异族鞑虏,隐居而不入朝做官,左氏一度科第不振。 (左懋第像) 左公生平 崇祯三年(年),左懋第参加山东乡试,高中全省第二名。年春闱中进士,被任命为陕西韩城知县,韩城县有苏武墓,左懋第敬慕苏武人品,他对韩城籍宰相韩国观无谄媚之举,保持难得士族节操。在韩城,他打击豪强、均丈地亩、清理赋税、赈济灾民、多有建树。左懋第在任陕西省韩城知县时常常思念家乡的浴月台,那里是家族子弟们共同学习地方,他做了一首诗: 四载居秦素鱼疏, 陶子常思归去庐。 浴月台前荷定长, 竹蕉深处好诠书。 左懋第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崇祯年间,明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烽烟骤起、危机四伏,内外交困。李自成军蹂躏天下,鞑虏清兵屡次入侵内地攻陷城市、杀我官民,边防警报,天灾频仍,三饷加派,竭尽民脂,吏治腐朽,民不聊生。朝廷内部争权夺利,崇祯帝苛察用人,刚愎自用,朝臣逡巡自计,未能尽忠。言官左懋第忧心如焚,屡次上疏,针砭时弊,提出救国救民之策,为朝野所瞩目。 (崇祯皇帝) 崇祯十二年(年)升迁为户部给事中,初任谏官,即疏请朝廷停止三饷加派,其他大臣亦谏止,崇祯十三年(年)正月,崇祯帝宣布停征剿饷,左懋第请求赶快传达这道圣旨,唯恐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在之前已经征收,百姓得不到实惠。他上书讲述了国家的四种弊病:百姓贫困、兵力虚弱、群臣萎靡不振、国家财政空乏。(尖锐指斥民穷、兵弱、臣工推诿、国计虚耗这四种时弊)为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缓和阶级矛盾,以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较好地进行与崛起于关外的满族的民族斗争,他屡次上书奏请纳监、出钱赎罪、广开财源,行平仓法、监法及减轻赋税,输粟边塞、以充庞大的军费开支。即:让赎罪的人出米赎罪,用盐制度恢复“开中制度”的老办法即:想获得盐业开发权要输送粮草给朝廷;让边塞的住户出粮充军粮。 某日,彗星出现,朝廷下令停用刑罚,左懋第马上向崇祯帝建议:严禁将士剽掠,官府剥削百姓。他还请求散发铜钱、开仓赈济都城的饥民,收养婴儿。当年三月,北京大风不止,左懋第又上言,直陈时政缺失。他指出:朝廷虽然数次下诏减兵省饷,但小民却日困一日。原因在于朝廷免征,而地方催征,贪官污吏借机中饱私囊。欲除此弊,必须公开各地征赋之数,让小民明白,使贪官无法作奸。停征的加赋,必须严令各地实行,不许各级层层追加,这样才能使皇帝的恩惠润泽万民。崇祯帝很赞赏他的建议,下令免掉上灾七十五州县新、旧、练三饷,中灾六十八州县新、旧二饷,下灾三十八州县三饷缓征。崇祯十四()年,负责督办粮食漕运,在路途中给皇帝上疏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 (予去岁所见左氏家谱) 崇桢十七年(年),李自成军队攻陷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焚殉国,不久,阴谋主宰中原很久的鞑虏清兵趁虚入关,吴三桂投降而迅即攻占北京。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权,是为弘光皇帝。左懋第到南京进谒弘光帝,升为兵科都给事中,再任太常卿,不久又任右佥都御吏,巡抚江南诸府。左懋第闻听母亲为国殉难的噩耗,上书请求归莱阳守制,奸臣马士英趁机建议以左懋第为钦差与清廷谈判。朝廷任懋第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为正使,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为副使一起去,同时让懋第经营黄河以北,联络关东各部队。陈弘范曾经是辽西将军,所以略通满语,与一些满洲将领熟悉。懋第上书说:我这次出使要祭奠先帝、先后的灵柩,查访东宫二王的踪迹。我既然当了使臣,势必不能兼领封疆事宜。并且马绍愉是被我弹劾罢掉的官,不该再让他和我共事,朝廷未能批准左懋第的请求。朝廷要求使团的任务是:联合满清抗击李自成,改葬崇祯帝和妃子,暗中册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希望他不忘自己是汉人。使团带着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绸缎二万匹以感谢满清杀贼。又拨给大米三万石,银子五万两以犒劳吴三桂,希望他能够匡扶汉室,驱除鞑虏。左懋第深知赴京议和,如同与虎谋皮,希望渺茫,决心以“误国辱身”精神完成使命,做好以身殉国的准备。他愤慨上书以为辞行道:“望陛下时时以先帝之仇、北部之耻为念,更望严谕诸臣,勿以北行为和议必成,勿以和成为足恃。夫能渡河而战,始能画江而安。”提醒南明王朝不要期望和议一定能成功,即使议和成功,也不一定是可以信赖的,主张以武力保平安。强调以天下为重,以耻仇为念,以沦陷之民为忧,要整军饬兵,以图恢复大业。左懋第对北行议和的危险也深有预料。他在一封信中说:“懋第此行,是懋第死日也。”立志要“效宋之文天样”,“留正气于千古”。 (左懋第画像) 左懋第到了北京,此时的北京已经成了满清的国都,顺治刚从这里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身为明使的左懋第心里自然有说不出来的滋味,使团被安排进“四夷馆”,左懋第不同意入住,清国最终同意安排使团进鸿胪寺。住在四夷馆,是对明朝使团失礼,因为大明为朝廷正朔,并非满清的夷附番国,对于朝廷典章制度十分熟悉的左懋第在这个外交问题绝不含糊。左懋第在鸿胪寺陈设太牢,率随员北面哭祭三日,先行前往崇祯墓地祭拜梓宫。双方相见后,清方大臣指责弘光帝即位为僭,左懋第大义凛然,驳斥了清方谬论。清廷心存羞辱明使,故意将明朝使节的椅子摆在北面(古人以南主北客,左尊右卑),左懋第拒不接受,直到全体使节坐到南边才开始交谈,清廷毫无议和诚意,左懋第也无法多谈,暗中派人送信联络明朝旧臣大家都是唯恐惹祸躲避。 (多尔衮画像) 燕京的初冬,草木凋零,左公曾经燕京生活,今次才感觉寒气如此的逼人。“关河万里战未休,梦断长淮路。南望翠旌云旆,戎角吹寒都。胡尘暗,几经秋,泪空流。此身谁料,身囚燕州,心怀神州”。在鸿胪寺,感慨之余,左懋第写下了这首诗。左懋第对这次议和并没有多少期待,只待了月余便结束行程打算返回南京。十月二十七日,清方同意左懋第南返。走出永定门,贰臣冯诠就劝多尔衮不要“放虎归山”,十一月五日左公行至沧州,十一月十四日多尔衮遣百骑追回。副使左都督陈弘范却暗地里降清,答应说服南明的淮北守将投降,于是清兵独放陈弘范南返。左懋第被押回北医院。他知道,是到了尽忠报国的时候了。 (今存莱西市博物馆左懋第石像) 左懋第感到凶多吉少,他曾经对使团副使陈弘范说:“我决以残躯报国,望转告朝廷内外掌权诸公,务必加强淮扬一线军备!”左懋第哪里知道左都督陈弘范却暗地里降清。 清摄政王敬重左懋第人品,数次派人劝左懋第降清,皆为左懋第斥退。也许是左懋第身上透露出的那种令人敬畏的浩然正气令多尔衮佩服,摄政王对这位大明忠臣有足够的兴趣,他明白满清帝国既需要洪承畴、吴三桂这样的没有操守的变节贰臣,更需要左懋第忠贞之臣堪为士表,可以有利于降服江南士林,一心想劝降为其所用。医院请人画了一幅苏武牧羊图,自己书写了一副“生为明臣,死为忠鬼”的对联挂在墙上。有来劝降者,他便指着画像和对联说:“此为我志,不必多说!”清廷遣原明蓟辽督师、大学士洪承畴来说降,左懋第说:“此鬼也。洪督师在松山死节,先帝赐祭九坛,今日安得更生?”洪承畴惭愧而退。 (洪承畴画像) 第二个来劝降者是李建泰,李建泰曾任督师与洪承畴一样都是皇帝倚重,可惜明朝气数已尽,他一介文臣无带兵之才,无袁崇焕将略,也无洪承畴之威望,最终被李自成军队俘获,李建泰任职后不被清廷信任,最终还是回家乡再举义旗反清复明,被清军杀害,当然这个是后话,此事李建泰是降臣身份。崇祯帝曾赐宴为之送行,亲手给他斟酒三杯,所以李建泰刚入门,左懋第就大骂:老奴尚在?先帝宠饯,勒兵剿贼,既不殉国,又失身焉,何面目见我?李建泰亦羞惭而去。 第三个劝降者是他的堂兄,手足兄弟、情深意重的左懋泰。左懋泰是崇祯七年进士,闯王破京时,他兄弟二人同在京城为官,面对突变的严峻形势,左懋第选择精忠报国,左懋泰则先降李自成,李自成败退,左懋泰未追随。年清军入关,左懋第不在京师,清军攻打莱阳造成的“癸未邑难”,在这次邑难中,左氏家族中有四十人不屈而死,身在燕京的母亲便在左懋泰的安排下,仓皇离京前往莱阳。路经河北,左母绝食殉国,左懋泰扶柩归故里。他来劝左懋第投降,在摄政王看来是再合适不过了。左懋第说:“懋第没有降敌之兄,我们就此断绝兄弟关系!”之后,左懋泰为兄弟所感,绝不臣事清廷,返回莱阳故乡。顺治六年(),仇家告发左懋泰镇守山海关时有抗清嫌疑,因此获罪。全家百多口人被流放尚阳堡。《左氏族谱》记载:左懋泰与左懋晋、左懋绩等百余口人遭流放,初流放地在尚阳堡。左懋泰公之子、左懋晋公之子、左懋绩公之子,亦“随父徙尚阳堡”。当时金之俊嗤笑:“先生可知兴替?”左懋第反诘:“兴替,国运之盛衰,廉耻,人臣之大节。先生知兴替,知不知廉耻”? (左氏家族的书法)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年)闰六月十五日颁布剃发令,随员艾大选薙发,左懋第将其乱棍杖毙,清廷前来责问,懋第自言:“吾自行我法,杀我人,与若何预? 清廷设“太平宴”宴请,懋第拒食。多尔衮以其肆意杀人将其押解入狱,关入水牢折磨七日,左懋第视死如归。到年6月,左懋第已经被清廷关押了半年多的时间,其间任何的折磨和利诱都没能改变这位民族英雄的气节。清廷许以高官厚禄,左懋第不为所动,多尔衮与见,左懋第丧冠白袍,南面坐于阶下,不拜亦不语。多尔衮问道:“你为何不肯剃头?”左懋第回答:“头可断,发不可断!”摄政王说:“尔是明臣,为什么食清粟半载而不死?”左懋第说:“是你们夺了我大明之粟,何曰我食尔粟?我国家遭此大难,并不是亡国亡种,你不要高兴得太早。我左懋第今日只有一死,何必多言!”。 (南明奸臣马士英) 清政府见劝降不成,遂动杀念。闰六月十九日,在北京菜市口。其时,城中士民拜送者数以万计。刀光之下,左懋第从容就义。临刑时,左懋第南向再拜,说:“臣等事大明之心尽矣。”然后端坐受刑。刽子手跪在他面前挥涕稽首不忍下手,都中士民奔走流泪,拜送者不可胜计。医院墙壁:“峡坼巢封归路迥,片云南下意如何;丹忱碧血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到闰月十二日,懋第和随行的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都因为不投降成为烈士。而马绍愉因为通款清廷,变节投降。与他一起投降还有赞画王言、孙正强,副总兵张有才、杨逢春、刘英等。 (贰臣吴三桂) 左氏家族科第 左氏家族(莱阳城、北旺村) 左之宜(万历八年庚辰科进士?三甲名) 左懋第(崇祯四年辛未科进士?三甲名) 左懋泰(崇祯七年甲戌科进士?三甲99名) 左其人(崇祯十年丁丑科进士?三甲名) 左继儒(雍正五年丁未科进士?三甲名) 家慈殉国记载 民国版《莱阳县志》:列女*烈女篇:郎中左之龙妻子陈氏。宁海人,崇祯十七年,子懋第督粮饷江南,陈留京邸,李自成陷京,从子吏部郎中懋泰与陈间道东归。至白沟河,仰天叹曰,此张淑夜绝吭处也。呼懋泰责之曰,尔绐我,云皇帝蒙尘南服,今道路皆言龙驭上升。汝为人臣,不能一死,吾妇人身受国恩,不能从汝草间求活,寄语吾儿,勿以我为念,言讫而死。盖出都七日不食矣; 左公身后事 左懋第著有《梅花屋诗抄》一卷,《萝石山房文抄》四卷,《左忠贞公剩稿》四卷。 清乾隆四十一年(6年)钦定殉节录,赐专谥“忠贞”,祀本邑乡贤、韩城名宦祠,莱阳又建左公祠,春秋次丁致祭。韩城人建祠与汉代的苏武并祀。 左懋第墓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沐浴店镇北旺村东北左家莹,距村约米,该墓原葬地在柏林庄镇东南方向罗石顶上。年部队营房建设时其后裔将此墓迁至该处左姓居住的北旺村左家莹内。墓区有墓冢3座成品字形排列,懋第墓立龙头碑阴刻“恩宠”二字,乾隆追谥号“忠贞”,赠兵部尚书职号,墓志是清嘉庆十二年(年)敕授文材郎莱阳知县延君寿敬题的,由左氏五世孙寅文立石。 左氏族人祭文: 维公元年,岁在乙未,清明时节,左氏宗亲联谊会代表合族宗亲,谨以香烛果蔬之仪,致祭于大明兵部右侍郎、赠礼部尚书、吾族七世祖懋第公墓前。 祭曰: 公讳懋第,大明进士。学富五车,仁孝天植。 材堪栋梁,文武兼资。以民为本,政绩卓异。 治理韩城,循吏第一。作帝股肱,殚精竭力。 社稷危亡,奉命出使。丹心报国,杀身赴义。 苏武重生,天祥再世。天地动容,鬼神为泣。 百折不回,忠贞贯日。千古流芳,人间正气。 尚饗! 左公祠建于康熙四十年(年),山东学政佥事徐炯主持,在莱阳修建左公祠,莱阳人踊跃捐款,赞襄其事。乾隆十五年(年),莱阳知县郝大伦重修左公祠。位于今天莱阳工人文化宫西侧,七星街东侧。祠堂整个院落占地约10亩。大门朝西,有三间正殿,客房三间,杂房三间,裙房10余间。左公祠在他做知县的山西韩城有一座,与莱阳祠相似。 -------------------------------------------------- 编者简介 程显峰 邑之南乡人,生在癸丑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师范系。曾经执教,现专职地名文化研究服务工作。酷爱文史,浸淫多年,乐此不倦。从诸史学前辈游,颇有心得,励均兄善奖掖后学,鼓励以文史献诸大众,不佞乏才具,敢以此文示人,不胜悚惶至极,惟能以文史资料飨读者,以慰藉先贤故人为快事,爰此,搜集整理史志,自度必有错讹荒谬处,诸君子不吝赐教为盼,显峰顿首。 程显峰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