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781479.html

●邱飞虎丨飞虎闪电针灸诊疗针法

●新一针?无痛美容、隆鼻针法临床应用研修班

●小耳朵,大健康!疗效神奇的全息脏腑耳穴

●刺络放血+民间绝技羊毛疔技术

●张氏零力度(无痛)正骨

●王军旗丨毫刃针筋膜快速无痛松解疗法,只在身体表层操作操作简单没有任何危险,一个点只需几秒钟即可结束,每个疾病一般2、3个点即可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今天为大家总结了三个针灸穴位及详细的进针手法。

大肠俞

大肠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腰部腧穴,为大肠经经气转播之处,本穴主治大肠腑的病变,古代文献记载颇多。

《备急干金方》载:“大肠俞主腹中雷鸣,肠,泄利,食不消化,暴泄。”《十四经要穴主治歌》:“大肠俞治腰脊痛,大小便难此可通,兼治泄泻痢疾病,先补后泻要分明。”说明古代医家已把大肠俞作为治疗肠腑病变及腰痛的经验穴了。

现代临床大肠俞具有疏调肠胃、理气化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便秘、泄泻、痢疾、肠痈、痔漏及急慢性肠炎、腰痛、坐骨神痛的有效穴。

大肠俞在第4腰椎棘突下,督脉腰阳关旁开1.5寸,约与髂嵴最高点相平。患者俯卧位取穴,采用挟持进针法,垂直进针,不捻转或小幅度捻转进针,可提插寻找麻胀感,针感若能达到或经过患者最痛苦的部位则效果尤佳。

大肠俞常规多直刺0.8~1.2寸,而直刺1.5~2寸时,针感强烈,患者往往感到腰及患肢突然抖动,麻胀感从腰窜至足部。临床观察证明,深刺大肠俞穴镇痛效果明显,病程较短,疗效巩固,因此治疗坐骨神经痛时,宜深刺大肠俞。

同时注意手法要熟练,不可过度捣刺,以防损伤神经。如进针时针尖碰到骨骼,应轻轻提针,稍稍改变针刺方向即可。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内发生的疼痛,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此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多由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经脉或劳伤筋脉所致。由于大肠俞特殊的解剖位置,现代临床常用治疗坐骨神经痛。

如治杨某,男,56岁,述右胯腿放射性痛1周。患者一年前曾有腰部扭伤史,1周前因劳累症状加重,右侧腰臀部向下肢后外侧及足部放射性剧痛,以致彻夜难眠,面容憔悴。曾服中西药物治疗(药名不详),效果不明显而前来接受针灸治疗。查:患者跛行,表情痛苦,脊柱向健侧轻度侧弯,右侧腰椎4、5棘突旁压痛、叩击痛且向右下肢放射。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背屈试验阳性,跟臀试验阳性。肌张力减低,腰部CT示:L4~L5、L5~S1椎间盘脱出。

针灸处方:环跳、委阳,患侧大肠俞。

重用穴处理:扬刺大肠俞。在大肠俞处直刺2寸,以出现触电样针感自腰部向下肢放射至足部为度,然后在其上、下、内、外各1寸处分别刺入毫针,直刺1.5~2寸。

环跳和委阳穴均以捻转进针,刺入深度以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休息1~2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1个疗程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两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行动自如,随访一年未复发。

版·权·声·明

来源: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推荐课程

周志军-董氏针灸

刺血、倒马、动气与牵引

董氏针灸有别于十四经络

一般所了解的针灸医学,是以十四经络为主要的理论体系。董氏针灸有别于十四经络,所设穴道部位亦与三百六十五穴者大不相同,内容博大精深,包含针法甚广。诸如耳针、头皮针、手针、倒马针、放血疗法等,内容不但丰富异于传统,且治法简便而疗效显著,因主要穴位均位于四肢部位,因此非常安全。

简单:全身主要取穴仅50多个,辩证灵活,取穴精少。

易学:以面代穴,零基础即可操作。

无痛:针刺选用普通毫针,基本无痛。

安全:取穴多在四肢,简便安全,疗效显著。

特效:立竿见影,秒杀疼痛,治疗效果显著。

会员证丨申请办理<<<<<点击进入

08月20日--08月24日(19日报到)(昆明)

08月26日--08月30日(25日报到)(济南)

研修费:(特惠)

点击图片进入课程链接手法治疗乳腺增生、腰部疼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