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94665.html清明·节日明天就是清明节了,这是我们国家一个很古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大家会祭扫祖先、出外踏青。清明,原本是一个节气。那么,后来它是怎样变为一个节日的呢?说到这儿,我们就得先讲讲另外两个古老的节日——上巳节和寒食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也叫女儿节。这个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因而得名。 在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禊”的重要日子。祓禊是在水边举行的一种除灾求福的仪式,之后人们还会在水中沐浴,借此去除晦气。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在这一天,人们还会给家中的女孩子举行成人礼。 而寒食节,听起来就有点冷冷清清了。这个节日在夏历冬至后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在这一天,人们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关于这个节日,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名臣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肉让他充饥。后来,晋文公成为国君后,分封那些有功的大臣。可是,介子推不愿受赏,就带着母亲隐居深山。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当官,结果,介子推竟然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为了纪念他,命令所有人在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而扫墓祭祖也是寒食节的传统。 说到这儿,大家能看出来,上巳节和寒食节距离清明节气非常近,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上巳节和寒食节逐渐没落,大家就把这些事通通放到清明去办了。 从此,清明升级为一个节日。既然是传统节日,就离不了种种习俗。那么,清明节除了祭祀祖先、禁用烟火和郊外踏青,还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古代医疗条件差,人们通过插柳,寄托无病无灾的希望。 拔河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荡秋千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射柳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在细长摇曳的柳枝上,拴上一缕红绸,即是被射的目标。大多是青年男子,骑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制的前头分杈的箭,射断那枝柳条,待柳条落地之前,飞马前往,将柳条接住。据明朝人的记载,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蹴鞠,就是中国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10床被子当作赌注,可见玩兴极浓。 蚕花会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邀请函 INVITATION 蛟龙少年科考队已集结完毕, 请小朋友快速入队, 跟保林叔叔、大科学家一起开启冒险之旅吧! 快点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