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哪里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引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绿化环境规模的增加,最近很多市民利用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去公园散步或者野外郊游。在你和家人享受美丽风景的同时,一定要留意一种最近几年谈之色变的小寄生虫——蜱虫。 蜱虫——想来大家都不太陌生,它年在河南一咬成名,引起了不少的恐慌。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蜱虫、蜱虫病、被蜱虫咬伤后正确的处理方式以及一些“蜱虫病”防控知识。 什么是蜱虫? 蜱(pí)也叫壁虱,鳖吃,俗称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什么是蜱虫病? “蜱虫病”也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但也有研究发现,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蜱虫病”都有哪些症状呢?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病)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出现发热、头痛,但无咳嗽、流涕及咽喉肿痛,可做一个血常规的检验,一旦发现白细胞、血小板低,要高度怀疑“发热伴”,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高度厌食、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中枢神经症状,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查体时,有的患者可发现腹股沟或腋下肿块,触痛明显。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医院就诊。该病只要治疗及时,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如果延误治疗,可能造成病情加重,失去抢救机会。 被蜱虫咬伤后如何处理? 被蜱虫叮咬时切记不能生拉硬拽!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处理。被蜱医院进行处理,以免留下后患。 “蜱虫病”如何防控? 5—10月是“蜱虫病”高发季节,目前我市已进入发病高峰期,建议大家在进行野外活动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尽可能的减少皮肤裸露,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山地劳作的农民劳累后不要长时间坐在甚至躺在山坡草地上休息。还有,不少孩子喜欢在草丛里嬉戏玩耍,踢球打闹,有些退休的老人喜欢在小区的花坛边或大树下打牌、下棋,由于天热,穿着比较单薄,很多老人喜欢挽起裤管或穿大短裤,很容易被蜱虫叮咬。家有宠物的朋友回来后要仔细给宠物洗澡,观察宠物身上有无叮咬在皮毛中的虫子。宠物住的地方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 “蜱虫病”可防可控,请市民朋友们不必太过恐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