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早期症状能彻底治愈好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13.html

莱阳聚焦:娘娘山与旌旗山狐狸的传说

文/李克宁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喜欢狐狸的故事不?这可是咱们莱阳土生土长的特产,世世代代的传说,说一千遍也听不够。

说那山里的狐狸千年万年修炼,就盼望着能变幻个人儿,修炼好了,还要讨人个口气,才能仙晃成人,不容易啊!

咱们莱阳旌旗山里有狐狸的故事,娘娘山里也有狐狸的故事。两山狐狸性格不太一样。

娘娘山,狐狸拿着宝器避发冠,你戴戴我戴戴;请接生婆;变老婆儿逃网脱险。旌旗山,有相公赶考;雇吹手;变老婆儿敲门要包子吃。

这些狐狸的故事,就像万绿丛中一朵朵山花一样的艳丽,即是现在电脑电视手机网络发达的年代,村里的老人坐在街头上说话,问起狐狸故事,他们就像夸赞自家养的宠物一样,说俺山里这窝狐狸或说貔子,它们奏那些营生可有意思其了!哪辈哪辈的老爷爷亲自看见狐狸的事,俺村某人某人有名有姓,和狐狸打过交道,听着故事,狐狸啾啾个小嘴,机灵的眼儿,笑眯眯的模样,拖着一条美丽的大尾巴就活灵活现的在你眼前。有豆皮色的,有火红色的。现在它们在哪?没有了,再没看见。心里那个惋惜啊!

狐狸不伤人也不害人,也不得人的便宜,喜欢和人拉呱交朋友和睦相处,向人学习,羡慕做个人。这何不是乡亲们心中塑造了个喜爱的形象呢?这是不是人想象中的狐狸,还是真有其事呢?

狐狸的故事,在民间成为百姓口头美谈。

娘娘山狐狸的传说

娘娘山上有个狐仙洞,里面住的狐狸会仙晃人儿。这一天,他看见村里一个老头从它门口走,它就扑啦变成个老头,说,老哥坐下歇歇吧,老头就真的坐下了,你看吧,老头拿出火炼,过去用石头摩擦出火来打火抽烟,刺地一声,把个狐狸吓的显原形呢,滚个蛋爬起来跑了,嘿嘿——哈哈。

当地有句俗语说,姜家庄打狐狸——呲牙!哪么个事?这一年,姜家庄的人上娘娘山上去拉网下夹子打狐狸,一个狐狸变个老婆拐个篓子,走到那说,哎——恁不好抬抬网我过去啊?我到高格庄俺闺女家去出门啊。嗯,他们把网拾掇了,她过去了。哎,说不过意,从篓子里拿出个油卷子来说:“囔啊,给你个油卷子吧,”好。这功夫扑拉声,一个大狐狸拉尾巴跑了。啊呀!这他妈叫狐狸点晃了!一想,它还给我个油卷子,拿出来看看是泼牛屎派。嘿嘿。等下回吧,我不能轻饶它。这一天了,他又去下网,一个老婆拐个篓子来了,也说是抬抬网她上高格庄去看她闺女。你还想熊我!?他以为还是狐狸,唏溜呼隆把个老婆儿打死了。呲牙了吧,不是狐狸,是个真老婆儿,打死人不能行啊!吃官司吧。这家主算折腾完了。从那根儿,这山上再没有打狐狸的,直到现在。

这天早晨,天似亮不亮的时候,雾露天,有个人在娘娘山上套上牛待耕地了,听从北面过来个人说:“拿我戴戴。”另一个说:“拿我戴戴!”他拤根鞭子,耕地必须拿鞭子,过去有好牛皮鞭梢子,他朝那个话音,哗刺一鞭子,说:“拿来我戴戴!”哎,两个小狐狸吓的扔了,他过去看看地上有个破草帽子。帽子不强,他戴头上去了,这就耕地。好吃朝饭了,早饭,他家里老婆送饭来了,光看见个牲口在那拉个犁具耕地,也看不见人儿。他老婆道:“吃饭吧?”嗳,他答应了,道:“好啊。”还看不见人儿,过去吃饭了,道:“哪么看不见你?”他把个草帽子往下一摘,随手挂那个犁具把上。哎呀,看见了,这就坐下吃饭。吃着饭这期间,哎呀哈,来一阵小旋风,把个草帽子扯着刮去了。他起来就撵,越撵越远啊!这个草帽又没有了,又叫狐狸含去了。这是个避发冠,戴着别人就看不见。

小脚奶奶会接生。一天下晚,狐狸赶着小毛驴,戴个铃铛,请她去接生。接生婆的生活,人家一叫就得赶急地应承,拾掇拾掇,出门,骑上驴就跟着去了。到那家主,点着灯,就开始接。接了这个接那个,一个一个都带着个小余巴儿,唉央!也不好说什么,接终了,这就待往家走。又是这个赶小驴的去送她。小驴戴着铃铛,一流道上钢啷钢啷。她骑驴上,这个人在前面牵着走,回来了。到家,这个人道:“小驴我不要了,送给你吧。”把驴放院子里,出门就回去了。小脚奶奶把驴拦起来,关上门上炕睡稳觉。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院子里拦个兔子,兔子脖子上的铃铛,是用挂笼拿葛子串起来,系在脖子上当铃铛的。笑人。这归期夜来瞎黑是去给狐狸接生来哈,骑个兔子当个驴,这撩个兔子是打人情啊。

旌旗山狐狸的传说

春天,安沟村这个人在坝头上耕地,安沟坝头长啊,从上到下,一流坝头。这老头五十来岁。心思拉个晌把这块地耕完再走。晌歪了,山里没有人了。老远望见从坝头上面下来个小相公,骑匹高骊马。那相公,白生生,葱俊葱俊。那匹小高骊马,净亮的毛儿,真是好。脖子上还挂着铃铛,钢啷钢啷,从上面坝头下来了。走到上一块地,就吆喝:“大爷--上毕郭赶哪走?”毕郭是招远县的一个镇。那天,就是赶毕郭集他待去赶集。老头心目中,这大晌午头儿的,从哪儿来的人流着坝头走?就跌了疑。因为黄埠顶的小狐狸常出来迷个人儿什么的。老头听见吆喝,也不放声,自管站在耙上赶着牛“驾--,”哩哩啦啦地耙地。老头斜眼瞅着,等他走过来,瞄数牛鞭子能抅得着时,冷不朝防朝这个小相公“叭--”就是一鞭子,这功夫,扑拉一声,马也没有了,小狐狸从马上掉下来,打了个滚,劈哩火闪地往北跑了,上黄埠顶。老头忍不住笑,“噢,到底是这些东西变化的。”一低头,哎--地北头有个兔子,心目中,好时气,捡了个兔子,就跑过去拾起来一看,兔子脖子上拦了一根葛子,葛子上穿了一串挂笼。这个小狐狸戏法真不少,自己变个小相公,把个兔子变匹高骊马,葛子当缰绳,挂笼变铃铛。

老头不耕地了,待往家走,怎么试着个脚后跟有点疼,回头抬脚一看,从脚脖子到脚后跟一道鞭子印,流着血儿。那狐狸使着法儿,用鞭子叫老头抽了自己。

老狐狸死了,小狐狸去焦家店村雇吹手。

傍晚,两个小狐狸变了两个小伙子到焦家店雇吹手。进了门就说:“师傅,俺是唐家洼,俺妈母死了,请恁去。”焦家店的吹手这就打点东西,叫着伙计,就跟这两个小伙走,上沟爬崖,走了趁待个时候。吹手头儿说:“我说伙计,上唐家洼,不赶这走吧?”两个小伙说:“师傅啊,俺是小唐家洼,没有几户人家,你看前面就是,到了。”用手一指,果不然前面不远有那么四、五户的小村。说话间,就到了村头。这功夫,从村里就跑出来一群小孩,小女孩,红裤子红袄扎着小辫儿,男孩留个三拐头小流海,一齐地迎上来:“望吹手啦,望吹手啦。”就前呼后拥地到了丧主门前,门前扎了吹手棚,里面摆了大方桌,下边安的长条凳子。在路上,两个小伙就嘱咐吹手说:“师傅,俺妈岁数不大,去了,不用吹大杆儿,吹小喇叭就行了。”

吹手们坐下,拿出小喇叭、笙等乐器,衣哩哇啦就开始吹起来,吹了一阵,就上来四个菜,端上了酒,吹手吃了菜,喝了酒,又开始吹,吹一阵,就有人来赏钱,才待停停,又来人赏钱。北屋就灯火通明,烧火的,炒菜的,擀面条的,来来回回,和办丧事真的一样。吹手瞄数天快亮了,也累了,其中有个说:“怪渴了,进去要点水喝喝。”这就往里走,才迈进门槛,那个小狐狸坐在蒲团上烧火,这个吹手一脚踩着它的余(尾)巴了,它"叽"地一声,吹手一抬头满家一看,些办事的个个把朵白花别在腚上。他心目中,人家都说花戴在头上,这家人怎么把花都戴在腚上?一想,不好!一个高跳出来了道:“伙计啊,这不是些人,快,快吹大杆!”外面的吹手听这么一吆喝,摸起大杆喇叭就鼓:呜哈哈--哈哈哈--呜哈哈--哈哈哈--。这一吹不要紧,到处一片漆黑,灯也灭了,房子也不看见了,光听一叽哇的,唏流呼隆地都跑了。据说,大杆避邪。平常吹手到哪里有个规矩,先鼓大杆儿。

这黑腾瞎黑的,什么也看不见,些吹手也不知往哪儿走。等不大一会儿,天放亮了,这看了看,哪有房子、哪有吹手棚?什么也没有。些吹手,摸摸自己的头,一头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原来他们站在漫天地里吹打一宿。领头的说,晚不了走,等到亮天,看看是个什么景儿。

天亮了,这就到处看,找着了,在北面个大地堰根下有一个大洞,进去看看,死个狐狸,是个老狐狸,老的都掉毛了,躺在扇门板上。这才知道叫狐狸熊着了。

这帮吹手,这就喳啦说:“走,今日正好赶赵家埠子,抬去卖它。”这就抬着走。上了集,有人问:“这个狐狸多少钱卖?”说:“一百二十吊钱。”“七十三吊钱。”“不卖!”过来个人就给七十三吊钱,一气一头晌,没有换价的,就是七十三吊钱,不卖就拉倒,七十三吊钱正好是雇吹手的价钱。不干,明天、后天再去赶集卖。东集赶,西集赶,就是七十三吊钱,多一吊,也没有要的。

最后,到底卖了七十三吊钱。原来,净是些小狐狸仙晃些人,走到哪儿跟到哪儿。狐狸不害人,不叫吃亏也不叫得便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