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www.jpm.cn/article-123588-1.html 跟着珊秀逛马路 金 口 路 “ 如果把鱼山比作一位公主 那么览潮阁是满头珠翠的头颅 汇泉湾是蓝色的裙裾 莱阳路、金口路则是 她颈上的两串项链 ” —— 鲁海《青岛老街》 金口路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为一条路,后分为金口一、二、三路。 金口一路上大部分都是具有上世纪30年代风貌的单体小楼,因风格独特,吸引了不少影视剧来此拍摄取景。 ·金口一路一角(老照片) ·金口二路19号(老照片) 金口路靠海,很多小楼从窗口一望便能看见海,这儿也曾居住过不少名人。 老舍曾住在金口二路(现在的门牌号是金口三路乙,金口二路、三路有些地段现在依旧难以区分)。臧克家这样描述老舍的住所:“走完大学路,过了东方市场就到了,小门东向。一进门,小院极幽静,草坪碧绿。” 老舍就是在这里,创作出了《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著名作品,他的儿子舒乙也是出生在这里。 中国第一个在美国卫视播出节目的京剧演员吴素秋,曾在金口一路19号居住过7年,当时各地演员来青演出时,按旧例拜码头,都要去她宅中谒见。 著名作家刘知侠,在金口二路42号度过了自己的晚年生涯,在这座红瓦斜屋顶式的小楼上,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沂蒙飞虎》、中篇小说《芳林嫂》和自传《童年的回忆》。 金口一路33号,是宋春舫创办的万国疗养院,也做旅馆,胡适来青岛时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 曾闻名于国内的青岛网球俱乐部,也在金口一路上。如今俱乐部已不在,旧址已建成了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的大楼。 ·金口一路(老照片) 今日的金口路,依旧安静低调,一些有特色的小店悄悄在这儿扎根。 这处看起来与附近民居别无二致的老房,其实是一家民宿,推门而入,充满复古味道的老物件随处可见。 老板一家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两年前搬来金口路,因为喜欢这边的老街老建筑,便定居在这儿,一边生活,一边经营着民宿。 老板闫瑞华说,刚搬过来的时候,这里是毛坯房,全是自己设计自己装修的,保留了老房子的格调,摆上收藏的老物件,显得与老街格外的搭。(这一家人格外喜欢收集老物件) 如今一家三代都搬来了金口路,把房子腾出几间作为民宿,也希望游客来青岛旅游时,住在这儿,能感受到老青岛的原汁原味,原风原貌。 溜达溜达着,一股面香从不远处传来,大概是肚子饿了。循着味儿,来到一家面馆,别说,生意还挺好。 面馆经营者是西安人,年8月15日8点15分来到青岛,因为喜欢青岛的海,便义无反顾留在了青岛,在靠近大海的金口路开了这么一家面馆。 “把正宗的西安味道带到青岛,让大伙儿不用出青岛便能尝到好吃的西安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