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央视《焦点访谈》“我这十年根脉传承”节目中,报道了寻找电影《英雄儿女》王成原型的过程,经过多方查找,最终确定英雄王成的原型为——莱阳人于树昌。 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原巡视员邓海燕说:“王成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主人公,这个故事我们从小就看,而且看了不止一遍,所以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深深刻在我们脑子里。” 英雄的形象来源于真实的故事。关于王成的原型是谁,电影《英雄儿女》的编剧毛烽曾在文章中说,他在创作时参考了年出版的纪实通讯《 一日》中,23军战士于树昌的故事。不过于树昌的家乡在哪,亲人还有谁,一直没有找到。年,在一次纪念英烈的活动中,一位原23军老战士的后代告诉邓海燕,于树昌是山东莱阳人。 邓海燕说:“然后我给山东莱阳的老干部局打电话,请他们去核实,他们说是,这个时候我就决定赶紧去。” 于树昌生前所在部队也一直在寻找于树昌的家人,他们也得到了于树昌家乡是在莱阳的线索,来到了莱阳。邓海燕和他们一起找到了于树昌的家人。 邓海燕说:“于树昌的哥哥90多岁了,记忆力、反应都不行,身边的人有些他都不认识。但是当部队的人把于树昌的照片拿给他看的时候,他脱口而出于树昌。” 帮英雄找到家人,让烈士魂归故里,对邓海燕和同事们来说,既欣慰、又很自豪。几十年来,于树昌生前所在部队经历了13次改编,但英雄的精神代代传承,历久弥新。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守护好它,更要将这些故事讲给我们的孩子们听。 英雄们已经离去,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在每个人的记忆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像明灯一样,照耀着我们前行。 邓海燕说:“不光是一种革命精神的激励,而且它是一种宝贵财富,很多细节都告诉我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共产党为什么能,这就存在于他们的故事里。” 新闻链接 “在山东莱阳!‘王成’英雄原型于树昌的老家终于找到了!”10月23日,莱阳市人武部政委张玉平向记者介绍,于树昌93岁的三哥于云德虽然失忆了,但看到相片后仍能喊出弟弟的名字。 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是家喻户晓的 英雄形象,他那一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呐喊激励着几代国人。而王成的主要原型,就是 第23军步话机员于树昌。如今,于树昌的家终于找到了,就在山东莱阳。 记者了解到,莱阳市委老干局受山东省委老干局委托,安排人员到市人武部查找烈士于树昌档案,未能查到任何信息。后来,莱阳市人武部政委张玉平与当地党史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杨海峰取得联系,终于在《莱阳市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找到了于树昌烈士,仅记载系莱阳市城厢街道办事处四真村人。 当天,78集团军某旅政治工作部干事高明星一行3人,到莱阳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请求协助核实革命烈士于树昌事宜,与《莱阳市革命烈士英名录》记载完全吻合,确认于树昌烈士就是部队多年来寻找的王成英雄形象的原型人物,年6月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几十年来,烈士于树昌生前所在单位和老领导、老战友苦苦寻找他的家乡和亲人,终于水落石出,既是给英雄的告慰,也是给亲人的安慰,更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张玉平介绍,当天,来到于树昌家的宣传干事高明星,带来了这些年收集到的所有证明材料。 “这是我们今年刚出的《致敬最可爱的人》,封面就是用的《英雄儿女》原著上的王成的形象。”高明星翻开第一篇说,“这就是我们的战斗英雄于树昌。” 和于树昌同村并一起参军的战友孙焕友回忆说,他们年8月入伍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们部队在浙江沿海训练,后来就参加了抗美援朝,这也印证了于树昌的身份和经历。“当时我当舵手,他负责抛锚,我们在一个船上,因为呕吐受不了,他去当了报话机员。”孙焕友在回忆中红了眼眶。 于树昌的故事,写入了23军战史,他所在的连队被誉为“于树昌英雄连”,但因为种种原因,于树昌的原籍在哪里,他从什么地方入伍,一直是个谜。现在终于找到了。 据《英雄儿女》编剧毛峰讲,当时他看了《 一日》一书上“向我开炮”一文后,“王成的形象瞬间脱颖而出”,不加任何虚构,把这段事迹搬上了银幕。 来源:梨乡莱阳、央视网、大众日报、闪电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