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路过莱阳市五龙北路和昌山路交汇路口的市民都能注意到,两年来施工不停歇的旌旗广场改造工程掀起了“绿盖头”,焕然一新的面貌让市民纷纷驻足张望,甚至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67岁的郑秀民正是其中之一。在他的镜头下,绿化带里的矾根、绣球、灌木错落有致,广场中央一座舞者的雕塑翩若惊鸿。镜头慢慢拉高,俯瞰过去,广场地面的铺装组成一朵纯白的梨花,匠心独运。单是景观秀丽,就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这个广场以前是老剧院,咱莱阳人都有感情,而且我也好奇,想提前看看‘金矿’上的停车场。”郑秀民笑着解释。 旌旗广场改造工程位于莱阳市主城区中心,住宅区密集,且建医院、医院医院,地理位置可说寸土寸金,若用作商业开发其价值难以估量,被形容做“金矿”也不足为奇。 然而多年来,周边路段车流密集,医院更是停车不便,每每高峰时期便排起“长龙”。莱阳市委、市政府本着让利于民的初心,在莱阳剧院旧址建设一座城市中心公园,配套建设地下停车场,解决莱阳车辆停车难题,纾解交通拥堵!两年时间,一座平方米的街心公园、一间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载着百姓期盼,拔地而起。 “现在地下停车场的主体施工已经完成,正在准备充电桩的安装调试,地上广场在进行最后的绿化收尾工作。”跟随着市住建局建设管理科科长杨斌的介绍,记者提前走进了建设完成的地下停车场。 一盏盏灯光为停车场带来明亮的视线环境,红色显示屏实时显现着区域剩余车位,蓝绿紫的大色块粉刷一扫传统停车场沉闷的印象。“这些色块不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方便车主找寻车辆。”杨斌告诉记者,停车场共有个车位,车主只要在智慧停车系统输入手机号或者车牌号,就能看到从所在位置到停车位置的路线,可沿着彩色区域轻松找到。 同时,停车场还设有6个无障碍停车区域,活动不方便的市民可乘电梯从景观带直达停车场。而驾驶电动汽车的车主,则可以使用19个充电桩停车位,停车的同时轻松充电。 站在改造一新的旌旗广场上回望历史,这里曾是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的遗址,吴伯箫、王冶秋、臧克家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曾在此任教,改造后的广场仍悉心保存下二乡师的校碑。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这里建起学校,培养了数百名爱国志士走向战场,为莱阳的红色文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年,莱阳剧院在此建成,成为放眼全国也为数不多的高标准剧院,刘兰芳、游本昌、朱时茂、陈佩斯、倪萍……一大批文艺明星在这个舞台上留下足迹。在百姓文娱生活匮乏的时候,这里建起剧院,成为一代人最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 本月,新建成的旌旗广场将面向市民全部开放。在新时代的坐标下,它将继续肩负百姓所托,续写一代代城市建设者执政为民的初心和使命。(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杨秀萍通讯员李梦海涛杨斌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