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的疼痛,及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和足外侧的疼痛,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骨骼关节炎均可导致坐骨神经痛。 病因病理: 历代中医著作中的“痹症”、“腰腿疼”、“伤筋”等症包括了坐骨神经痛。中医学认为本病为下肢腰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其病因多与正气不足、腠理不密,生活与气候条件有关。 由于肝肾不足,或气血两亏,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也有正气尚好,但因久居寒湿之地,或冒雨挡风,或劳动感受湿寒,或汗出水入等,风寒湿邪入侵,使经络气血闭阻不通。一般病初以湿邪为主,主病部位多在足太阳经及足少阳经,久病则正虚邪盛,虚实夹杂,除气血不足外,也可损伤肝肾。 临床表现: 本病的病程较长,间歇性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多由于外伤,紧张的体力劳动、受冻而发病或加重,本病多数为一侧发病,首先出现腰痛,继而出现腰腿痛,伴有酸胀、寒冷感,发病部位比较弥散,位置较深,开始为阵发性,活动后出现,休息后消失,以后腰痛持续性存在,活动时加剧,逐渐加重,常有间歇期反复发作,可以历时数周、数月、以致数年,随年龄增加逐渐出现放射痛,由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足背部反射,疼痛加重,呈灼样,或刀割样,夜间疼痛加剧,病人改变体位走路运动以及咳嗽、喷嚏、大便用力均可使病情加重,且经络呈电击样,由腰部沿坐骨神经走向远端放射。 治疗: 1、药物治疗(膏药贴、消炎药等)。 2、针灸理疗、拔罐(取穴:委中、环跳、肾虚、腰阳关) 保健: 1、防止风寒湿邪侵袭 2、防止细菌及病毒感染 3、在严重疼痛的急性期,应卧硬板床休息 更多信息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