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 夏天贴一贴 提高免疫力 增强体质! “冬病夏治”是在“天人合一”理念指导下,依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精神,将阴阳理论具体运用于“治未病”的治疗法则之中。这一防病、治病的方法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痼疴得以消除的治病方法。医院贴敷地点儿童:门诊楼二楼儿保门诊()成人:门诊楼三楼针推科()医院贴敷日期头伏:7月11日——7月20日(贴敷日期为7月11日)中伏:7月21日——7月30日(贴敷日期为7月21日)闰伏:7月31日——8月9日(贴敷日期为7月31日)末伏:8月10日——8月22日(贴敷日期为8月10日)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但若是错过了这天,只要在接下来的每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 三伏贴的原理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躯。根据《黄帝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三伏贴”是循“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理念,在三伏天里运用特配的中药敷贴于特定穴位,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刺激经络,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送,可将药物直达病所,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温阳理气,祛寒除湿的功效。另外,本疗法在治病的同时可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共奏治病、强身双重功效。三伏贴的适用范围 1.呼吸系统疾病:体虚易感冒、咽炎、过敏性鼻炎、各种慢性咳嗽、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及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胃寒、慢性腹泻、脾胃虚弱等3.妇产科疾病:宫寒痛经,慢性盆腔炎等4.部分骨关节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以及各种寒湿型痹症等5.耳鼻喉科疾病: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三伏贴使用注意事项和禁忌 1、贴药时皮肤应干燥,贴药后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出汗后落。 2、贴药后肩部皮肤可能出现红肿,无明显不适不予处理。3、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瘙痒、灼热刺痛等症难忍时应随即取下敷贴避免搔抓致皮肤破损。 4、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患;或皮肤有破损;或易过敏体质者,不宜贴敷。 5、局部出现水泡应穿轻柔衣服或覆盖纱布。6、贴药时当日戒酒、海鲜,牛肉,芋头,花生,避免进食生冷辛辣食品及进行冷水澡。7、贴药时长:根据个人耐受度而定,成年人1小时为宜,儿童一般30-60分钟为宜,贴药时间过长易致局部皮肤出现水泡。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