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兰理工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http://www.milanhuaa.com/mlhjz/6255.html 莱阳聚焦:夏日探秘旌旗山 文/韩玉政 莱阳旌旗山,古名莱山,位于莱阳城西北十五公里,海拔.3米,是旌旗群山主峰,是城北诸山之首。东芦山、达山、鳖山;西客楼、雕虎二山;北爬山、大顶子、横岚塂;南大高顶、破山、七口塂合称旌旗群山。诸峰罗列,状如宿营帐篷,松柞如旌旗列列。 冬日,挡风御寒,雪花飘舞之时,满山遍野银装素裹。想那河水冰封之下有鱼儿游动,冻土之下草根积蓄着营养;春天,风吹雨润,阳光催得草绿百花开;夏季,万物博发,绿荫滴翠,山泉奔流,黄花蘑菇处处,鸟语蝉鸣,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秋天,松果张,苹果红,栗子核桃香,地瓜芋头堆满仓。旌旗山看惯了风霜雨雪的交替变幻,花开花谢的荣辱沧桑。 旌旗山,东联龙门群山,西接嵯峨五连,南与七子连峰遥相呼应,富水河,清水河,蚬河,墨水河,白龙河,五龙河在山间环绕流转入海。 三十多年前,我与李老师初上旌旗山,写了旌旗山的传说,今又故地重游。七月登山,骄阳炎炎。从许家旺村东山开始走,路上碎石毛草铺地,路边多是艾蒿和山麦子,时有荆子紫色小花开满枝头,地堰和荒坡上开着一枝枝喇叭样的黄花,山扫帚开着桃红色的花,山槐里档开着淡黄色一枝一串的花,野蒿子开着白色小花一片又一片。山花送清香。一路来到山前。 因不熟悉山路,走进了松树和柞树密林间。这些年,没有上山打柴拾草的,树枝多,低的搭拉地上,只好蹲下向上看,扒拉开枝条钻树空。山枣棘子拉衣,荆条绊腿,树枝挡路。哎!发现身边有三两只黄蘑菇,端端的趴在草叶里,黄灿灿小圆盘。我拾起来,高兴地喊:快来看,黄蘑菇!满脸淌着汗水的李老师,刚才还坐在地上喘气休息,睁大眼长神奇头了,呀!蘑菇!这里有蘑菇?我也看到了。我们高兴的拾起蘑菇放进小桶里。伸手拉着她继续向上爬。快来看,这有两个银色圆盘蘑菇,上面写着字。似认识不认识,像英文又像图案。往前走又捡到一个有月饼大的蘑菇。还捡到几个灰宝宝,过去,在乡间,灰宝宝是极好的止血药。大自然造物真奇妙啊! 人随山高,汗水湿透衣衫。我在想,登山若想容易,还是大路好走,因人工已把路修好。大道好走,但看不到奇异风光。要体验爬山的感觉走小路好。漫坡而上,虽经辛苦,但乐趣横生。听野鸡嘎嘎叫,见山兔穿林跑。林中不见陡坡长,转石攀崖步步上。已过山腰,拾得半桶黄蘑菇。 爬山树林里没有风,当感觉有风了,那就快到山顶了。上得山来,细风轻吹,视野瞬间开阔,东面北面西面,绿色苍茫,万山如营,层林更新。白云贴在天边,远山在云雾中。站在山顶,人比山高,仰望天空,不觉得山高。但俯视山下,忽觉水涨船高,人已在半空以上了。空旷的峡谷勾画出山山岭岭,厚厚的山岭像坚强有力的脊梁,宽阔的深谷像有包容一切的胸怀;沐浴水库,像一条游龙穿行于山川原野,发出晶莹的光亮;青松浮动,黄柞哗唱,绿色铺满大地,恍若走进绿色的军营,帐帐璧联道道沟岭纵横相通;村庄红瓦粼粼,大小于格庄,李格庄,东西杨格庄,霞留村都在视野中。 忽然,看到山东侧岭杠上,有一巨石像人背着一个白色的大磨盘,似动非动。这一景叫“老头背火烧”。于格庄村老人说:老头背个大石头,不知道去干什么!腿疼爬大山,腰疼背大磨。上山干活带干粮。住山村哈好水,吃油蚂蚱吃乖乖。来到跟前,从老头右面看他笑眯眯的,快到山顶了高兴的笑。从前面看,他是闭着眼谁也不理。走自己脚下的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去哪里呢?是去赶大景山夜市吧? 旌旗山一山二顶。北面叫旌山,也叫小景山,泥土厚实,柞树茂密,遮天蔽日,羊胡子草铺满地面,显得柔软华唐。据说,当年宋琬曾在这里结社颂诗。白日无旷照,石泉多奔流,时闻驻雨过,出门听已收。 往南叫旗山,也叫大景山,坡平缓,山顶立一座塔,塔上装有两块太阳能板和探头。铁塔身东,三块巨石卡在一起,镇守山峰,一棵劲松迎风傲立。 站在大景山顶上,南望去,莱阳城清晰可见,座座高楼,林立栉比,烟蔼轻雾中是多么亲切。 大景山和小景山在不同的位置望,高矮不一样;在南面看,近的高远的矮;在东面霞留村前看,两个山顶并排一般高,但觉得小景山似乎要高一点;从西边看,基本一般高。 旌旗山,传说故事中叫“争气山”。大景山和小景山是兄弟两个,都不高,但二人都争着比高低。一天傍晚时分,一个牧童在山下,忽然听见两座山在对话,兄说:“我是哥,永远长得比你高!”弟说:“今天夜里比比看!”,第二天早晨,大雾散去,村里人一看两山果然拔地而起,一山二顶,并足而立,小景山比大景山高了。旷古至今,哥儿俩好像仍在比试着高低。故事平添了两个景山的情趣。 二峰并立的旌旗山,周围又有群山环抱,星罗棋布,高低上下,如千军万马露营扎寨,松如旌旗,山如营帐。夜雨晨霁,曙色晓霞,山川曾洗,草木戴珠,云雾缭绕,景色分外秀丽。这一景叫“旌旗晓霁”,明代开始列为莱阳八景之一。据记载,登旌旗山看日出, 可看到东海天边升起一轮红日,光芒四射,大地流彩,山披锦绣。 旌旗山不仅风景秀丽,山中还盛产柿子、苹果、山梨、山楂、板栗和核桃等果品,山上也有近百种花草药材。 有传说,当年秦朝秦始皇为寻找长生不老药,手持神鞭赶山填海,走到莱阳,便在旌旗山中安营扎寨,立旗遍野,他跃上主峰,每日看日出,观蚬河之水,流连忘返。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旌旗山是神奇的山,自古就有金牛的传说。有一个勤劳少年,在山中遇见一个老人,告诉他说:“这山里有一石门,门里拴着一头金牛,要想开这石门,山中自有钥匙。”老人告诉他说,后坡山沟里有一棵瓜,你好好看着,等到瓜熟了摘下来,这是个金瓜,就是开石门的钥匙。 他跑到后山沟里一看,果然有棵瓜,掩映在草丛中,长了一个小绿瓜。老人说等他回来,瓜熟了再摘。从夏天到秋天,小瓜也不熟,绿油油的。冬天到了,小雪纷纷,草枯叶萎。瓜还不熟,老头也没来。他急了,怕冻坏了瓜,脱下棉袄把瓜包着,小心翼翼地拿回了家。 这一天,老人来了,一看,说:早了!瓜才八成。不管怎么样,咱去打打试试吧。来到石壁前,按着老人指点,少年把瓜举过头顶。老人指着石门道:石门开,石门开,拉着金牛出门来。呼隆隆咔嚓石门开了一条缝,老人进门拉金牛,拉出个牛头,身子出不来。少年人急了,一撩金瓜去帮着挣,两手抓着牛角,不想,瓜一离手,石门“哗”地一声关上了,牛头缩了回去,石门紧闭。老人被关在了石门里面。少年人手中只握着一只金牛角。 后来,人们常见到旌旗山半山腰上有金牛拉金耙的景象。 神话说旌旗山里有金牛,如今旌旗山下有养牛场,9排养牛棚里,养着头奶牛。一人开车送料,两人除牛粪打扫卫生,两个兽医,一人挤奶。建有挤奶室,一天两次挤奶,凌晨2点,下午2点,开了栏门,送草管理员敲敲钢栏说:到到到,意思到点挤奶了,牛就自己排队去挤奶室了,机器挤奶。一个牛产奶多时,一天能产90多斤。一天能出6吨奶,多时能出7—8吨。饲料主要是玉米秸和棒子一起粉碎发酵后保存,就像茶叶发酵以后放年数多也保质一样。牛爱吃,长得也肥壮。 金牛梦,在这个时代实现了。收成是为勤劳有梦想的人预备的。旌旗山里有金牛不仅仅是传说,勤劳智慧的莱阳人民已经从旌旗山里牵出了千头万头金牛。 人们自古传说着大景山赶夜市,集上卖的东西都是金的,金锅金碗金碟子。是的,青山绿水就是金牛金饭碗。 我爱旌旗山的恬静和崇高,时间的长河不改永远的秉性。 旌旗山,莱阳背靠的山,住在莱山之阳的城,住在旌旗群山周围的村庄,住在这锦绣大地上的人们,日日昌盛。愿大景山赶夜市的美景早日实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