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www.jk100f.com/ 编者按 近年来,桃村顺应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膨胀发展,产业吸纳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双提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桃村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 近年来,姜疃镇立足乡镇实际,充分发挥规模农业先行、工业基础坚实、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入选山东省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山东省文明镇。今年,该镇将打造6个精品村庄、10个示范村庄,并对9个薄弱村进行重点突破。 栖霞市桃村镇:打造胶东半岛“新能源明珠” 中科院电工所王一波研究员再次来到栖霞市桃村镇,参加宏达新能源产业园开工仪式和中科院储能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王一波看来,年,是桃村镇乃至栖霞市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变生产方式的元年,桃村镇正朝着成为胶东半岛“新能源明珠”的目标昂首前行。 3月28日上午,走在桃村镇的街道上,只见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从面前驶过,让前来参加宏达新能源产业园开工仪式和中科院储能示范基地揭牌仪式的王一波深有感触,“去年8月我来看过桃村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感觉桃村搞新能源产业非常有潜力,现在看来,果然如此。一个镇里,路上可以见到这么多新能源汽车,说明政府是支持的,群众是欢迎的,桃村发展新能源的时机越来越成熟了。” 栖霞市桃村镇地处胶东半岛腹地,距离烟台主城区40公里,属于我市区域面积最大、辖村和人口数量排名第二的中心镇,被赋予“卫星城”名号。这样一个“体量”较大的镇,究竟该如何发展?桃村镇党委、政府给出了答案: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产城相融。这些年来,桃村顺应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膨胀发展,产业吸纳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双提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桃村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 对于正处于转型阶段的桃村镇而言,机遇已经悄然来到身边。就在前不久,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文公布了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栖霞桃村新能源小镇榜上有名。“山东这么多城镇,为什么"新能源小镇"给了桃村?我认为,桃村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多方面的优势。”王一波说,首先,栖霞市政府、桃村镇政府对于桃村发展新能源产业是非常支持的。“新能源小镇”能够落户桃村,与当地重视培育新能源产业密不可分。以过去5年为例,桃村重点抓好总投资1亿元的宏达新能源产业园建设,现已建成光伏系列产品展厅,安装了10种先进光伏支架、8种共2万块品牌组件,在现有已安装光伏设施并网发电的基础上,与国家科技推广中心和中科院电工所加强合作,构建寓发电、储能、售电于一体的分布式微电网,为社会提供更加环保、高效的新能源供应渠道。镇政府规划建设了亩新能源产业园和数平方公里特色小镇核心区,在发展新能源经济上下足了功夫。 不仅如此,桃村镇太阳能发电满发小时数可达到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太阳能开发利用;此外,桃村镇近几年逐渐形成了“区域物流中心”,是烟台市加工贸易基地、半岛制造基地重要板块,出现了山东宏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热衷可再生能源事业的企业,为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奠定基础。可以说,桃村镇迎来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最好时机。 仔细算算经济账,发展新能源产业也是划算的很。3月28日上午,记者在桃村镇汽车站里看到,5个高大的“集装箱”矗立在人们眼前。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集装箱,而是用来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装置。汽车站工作人员介绍,“左右两边实际上是蓄电池,中间两个是双向变流器,最中间那个是并网柜,总容量是度电,车站里大概有70辆新能源车,完全可以满足充电需求。” 王一波进一步解释到,“分时电价,白天的尖峰电价是1.2元,晚上10点以后的低谷电价是0.2元,显然,这些新能源汽车在白天充电是不划算的,但也不能因为晚上便宜,所有车全都晚上充电。这时候,我们今天上午这个"储能"示范基地就排上用场了。”通过中科院电工所的“储能”技术,在夜间将低谷电买回来,储存起来,白天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就不必花高价了,用储存下来的低谷电就可以实现。通过这样这样一个转换的过程,直接拉低了企业的用电成本。 建设省级新能源特色小镇,桃村正蓄势待发。目前,宏达新能源产业园正进行场地平整,计划年底前完成一期6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安装设备并投产;20兆瓦光伏电站报批完毕,开工建设;3户生产企业入驻;已与力诺瑞特、大海科林等国际国内知名大公司确定合作事宜,最终实现所有光伏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安装一站式运营,打造山东乃至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交易平台、新能源新技术应用的领航者。 栖霞市桃村镇党委书记林志刚表示,桃村今后在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建设好“新能源小镇”的同时,还将立足于打造烟台卫星城,围绕“两廊一园”的战略布局,唱响抓产业促发展的主旋律,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产城园联动发展为重点,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为根本,深化改革谋发展、转变作风提效能,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到年底,全镇完成工商税收2.1亿元,年均递增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年均递增18%;利用内资32亿元,年均递增16%的目标。 文章来源:胶东在线 莱阳姜疃镇:大生态理念铸就“小城镇”品牌 这些日子,莱阳市姜疃镇党委书记李鹏程每天下班都要去西森埠庄村“打卡”。昨日,记者跟随李鹏程走进西森埠庄村,村民们显然对这张熟面孔习以为常,不时有村民跟他微笑打招呼。李鹏程在村里看了一圈:路面的预制板已经铺上,广场的硬化工作接近尾声,干净的路旁坐着纳凉的老人……而谁能想到,三周前这里还是个污水横流、杂乱无序的“差村”。 西森埠庄村是烟台市扶贫工作重点村,烟台市总工会派驻钟庆军同志挂职第一书记。村庄占地面积大,人口稀少,且以老年人为主,村内各项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这一直是姜疃镇党委班子的“心头病”。 近年来,该镇累计投资万元,清理三大堆及河沟垃圾余吨,累计植树造林8万株,入选山东省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山东省文明镇。今年,将打造6个精品村庄、10个示范村庄,并对9个薄弱村进行重点突破。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姜疃镇党委立足乡镇实际,充分发挥规模农业先行、工业基础坚实、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出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 该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鲁花、凤康等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力度,依托工业园区载体平台,相继引进布局了总投资20亿元的鲁花生物科技、2.5亿元的高端油脂项目、3.2亿元的凤康食品以及5亿元鲁花总部经济项目,争当莱阳食品加工向食品制造转型的“先锋军”。同时,依托丰富的五龙河流域山水资源,通过深度挖潜、补齐短板、培育品牌,相继建设打造了“中国十大美丽乡村”——濯村及省级美丽宜居村庄3个、省级传统村落2个,引进布局了总投资12.6亿元的濯村旅游项目,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成功举办四届樱花节,共接待游客余万人次,叫响了濯村樱花品牌,打造了一条以樱花旅游为主的特色产业链。 年,该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8亿元、增长14.5%,利税38.81亿元、增长17.68%;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同比增长17.9%。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山东省“百镇建设行动”示范镇等称号。 在姜疃镇,村村都知道有个“周六观摩团”。姜疃镇党委班子将41个行政村划分为7个片区,根据各村工作进展,每个片区每周都要推出一个“好村”和一个“差村”。 这种走进村里、坐上炕头的工作态度,使得姜疃镇的惠民工作件件做到了实处,做到了群众的“心窝”里:该镇先后筹资余万元对丰台中学进行升级改造,有效改善了办学环境;投资万元对户农户进行危房改造,投资余万元对余农户进行厕所改造。在扶贫重点村成功引进企业投资建设亩蔬菜种植基地,有效提升了扶贫保障能力。建成文化大院20个、文化广场15个、文化书屋18个,有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将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充分挖掘镇域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小镇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姜疃样板。”据李鹏程介绍,目前,该镇按照“规划先导、基础先行、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科学发展”的理念,已聘请中电建华东设计院、山东同圆设计集团公司等设计研究院,对镇村未来发展进行高起点规划,拟通过总投资亿元的姜疃田园文旅小镇为引领,对镇驻地和濯村周边1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高标准的规划打造,加快推进董格庄湿地公园、凤头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等项目,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高效农业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以点带面、梯次推开,带动全镇旅游产业全面提档升级。 落樱缤纷,油脂飘香,在姜疃镇党委班子的带领下,这个全国重点镇正一路高歌,奏响乡村振兴的“田园乐章”。 文章来源:齐鲁网 资料整理:瑞鼎特色小镇事业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